第17章 那就…赏吧 (第3/3页)
扑鼻,其内盛着一枚通体泛着流光,鸽子蛋大小的浑圆丹药。
见之,太上皇眼睛一亮,奇道:“怎这次品相这般好?”
戴权谄笑回答:“可说呢。国师此番南下,在某个老林子里发现了一株奇药,费老大力气得了,送到蜀地驿站的锦衣暗卫那儿,八百里加急送回来。
听守着丹炉的道长说,十日来炼了不下百枚,仅这一颗成丹。”
又砰一声跪下,高声贺道:“恭喜老皇爷,这是天命所归呐。”
太上皇狭长的眸子映衬丹丸,连泛异彩。
“好!国师有心了!该赏…”
说着,又有些犯难。
已经是国师了,还能怎么赏?
边琢磨,边拈起丹药,囫囵个塞进嘴里,竭力吞咽下去。
戴权从白玉小几上端来茶碗。
太上皇喝了两口,似有了主意,唤了夏守忠进来。
“贾家子如何了?”
夏守忠从袖子里抽出密折,递上来。
“早上送来的,本想着等主子爷运完功再禀。”
太上皇接过,并未立即打开。
夏守忠对戴权道:“密谍司可从来没探听过锦衣卫的事儿。戴公公,你该跪安了。”
戴权闻言瞪了他一眼,笑着给太上皇磕头而去。
太上皇打开折子扫了几眼就合上,思索着缓缓颔首。
又站起身,由夏守忠搀扶着走去东南角。
“近半日,可有人入殿?”
太上皇看着灯阵最里面灭掉的那两盏,问道。
夏守忠恭声答:“奴才一直守在门口,绝无外人入内。
巳时初,奴才收到折子进来本想通禀,见您运功,便退了出去,那时扫了一眼,就瞧见灯灭了。
感应竟这般快,当真匪夷所思,国师道法简直通神。”
太上皇默然数息。
“既醒了,就赏吧。”
……
东暖阁。
同样收到锦衣卫密奏的承安帝,也知道某贾姓男子出柜了。
拧眉沉思良久,手指有节奏地敲着御案,最终似有了思量般抬起头。
“李爱卿,这事儿你怎么看?”
“???”
正慢悠悠品茶的工部尚书差点呛了嗓子。
合着您这两炷香发呆神游呢?
放下茶杯,李天馥道:“回陛下,臣以为那贾蓉一介白身,短时间内不宜召见入宫,否则叫太上皇知道了,恐不好说。
陛下既想赐恩,便以加赏太上皇那什么…炉鼎的名义,给些金银财物便是,如此更显孝道。”
承安帝轻轻点头,又看向另一侧似闭目沉思的赵全。
“赵卿,你觉得呢?”
赵全没反应,承安帝黑了脸。
李天馥忙又唤了声:“赵大人!”
赵全一个激灵,双眼迷茫,还擦了擦嘴角。
竟真的睡着了!
李天馥默默垂头。
赵全仓惶跪地:“陛下恕罪。”
承安帝无奈挥挥手:“罢了,你连日往返山东,也是为国事操劳。朕问你,你有无把握在三月内让朕见一次那贾家子?”
赵全先往屋外看了看。
承安帝道:“无妨,戴权去宁寿宫了。”
赵全便用余光瞄了眼李天馥,眼珠子转了转,答道:“待臣与李大人商量一番手段,定不负陛下所望。”
承安帝道:“负不负朕望无所谓,重要的是隐秘,不能留有首尾!”
赵全道:“请陛下放心,若有差池,臣提头来见。”
李天馥刚刚抬起的头,又缓缓垂下。
承安帝幽幽叹道:“若真被父皇知道,怕不止你提头,朕这颗脑袋,也未必保得住……”
得听此言,骇得李天馥和赵全连连磕头,劝都不知道怎么劝。
-----------------
宁荣街,宁国府。
贾蓉听到流苏、纱雾二人竟求他赏赐柜子里的神药,先是一愣,旋即就明白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这俩丫头未必是为了能变得多美,只能成为正常人就行。
为此,贾蓉多少生出些同理心,看向张豆豆,问还有没有多余的“黑玉断续膏”——一早见其性状,他给起的名。
张豆豆惋惜摇头。
见状,流苏急道:“不求新药,那柜子里还有,我们使那个就成。”
张豆豆摸摸下巴,正要说话,却见一个中年人急急走入院子。
贾蓉回头,见是西府的林之孝。
暗忖:八成是贾赦那老不羞回去告状了。
果然,林之孝过来行礼,称贾母让贾蓉过去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