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国际风波(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36章 国际风波(1) (第3/3页)

你,”苏雨晴说,“没有人比你更了解如何安全地与这些系统互动。”

    24小时后,团队成员集合完毕,乘坐伪装成商业航班的特别飞机前往及埃。途中,林暮秋详细研究了“中枢”传递的关于尼罗河区域龙脉节点的信息,试图更好地理解可能面对的情况。

    根据这些资料,尼罗河三角洲确实存在一个特殊节点,古代称为“朝阳之门”,功能与其他节点不同。它不是用于环境调节或信息存储,而是专注于能量转换和投射,具有更强的定向能力。这种特性使它成为理想的武器研究基地,但也使它特别危险和不稳定。

    飞机降落在开罗国际机场后,一名自称及埃古物部代表的中年男子迎接了他们。通过加密通讯,团队获知这名“代表”实际上是天机局在及埃的联络人,将负责协助团队行动。

    “情况比预期更复杂,”联络人在前往三角洲地区的车上简报,“及埃政府对这个发现高度重视,但内部存在分歧。一派希望全面国际合作,另一派则倾向于与东洋国独家合作,后者提供了大量研究资金和技术支持。”

    他继续道:“现场已经设立了临时研究基地,日升研究会的团队占据主导位置。石井隆一亲自领导研究,并引入了多项专业设备。阿尔戈斯计划的人员虽然在场,但受到限制。”

    “怀特博士呢?”林暮秋问。

    “他的处境微妙,”联络人回答,“表面上是阿尔戈斯计划的代表,但影响力有限。不过,他已经为你们争取到了研究权限,理由是需要炎夏国专家的古文字解读能力。”

    三小时车程后,他们抵达了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边缘的研究基地。这里原本是一个偏远的考古工地,现在已经扩建成一个小型科研营地,各种设备和临时建筑围绕着一个大型帐篷,帐篷下方则是通往地下设施的入口。

    刚下车,林暮秋就感受到了空气中异常的能量波动。与海清风暴相似,但更加集中,更有方向性,就像一束被聚焦的光线,而非全方位辐射。

    怀特迎了上来,表面上是正式欢迎,实则借机低声交流情报:“石井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他们似乎识别出了设施的主要功能和控制机制。但还未能完全激活核心系统。你们的到来时机刚好。”

    随后,整个团队被带去见研究基地的官方负责人——一位及埃考古部门的高级官员。会面纯属形式,但必要的外交礼节必须遵守。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