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地下实验室(4) (第2/3页)
。林暮秋,你负责感知和解读古代机制;我和另外两名源士负责警戒和能量控制;科学家负责记录和分析。”
随着气闸室开启,冰冷的海水涌入。五人依次游出潜艇,进入漆黑的深海。尽管有强力照明设备,可见度仍然有限,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在神秘的蓝黑色调中。
团队小心地接近中央穹顶。近距离观察,这个结构更加令人惊叹——半透明的材质散发着微弱的蓝光,表面的符文似乎在缓慢流动,就像液体一样。整个穹顶给人一种有机生命的感觉,而非冰冷的建筑。
林暮秋游到穹顶表面,轻轻将手掌贴上去。立刻,一股强大的能量波动传遍全身,他的源力感知被大大增强,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连接。
他通过水下通讯设备向队友们描述:“这是一个休眠中的生物电子混合系统。穹顶不只是保护层,它是一个感应界面,能够识别接触者的能量模式。”
他沿着穹顶表面移动,寻找可能的入口或控制点。在接近顶部区域时,他发现了一组特别醒目的符文,它们的排列形成一个复杂的图案,类似于锁或密码系统。
“我想这是入口控制,”他通过通讯系统说,“需要特定的能量序列才能打开。”
林暮秋闭上眼睛,让自己的感知完全沉浸在穹顶的能量场中。随着专注深入,他开始理解符文的含义和关联——这不仅是一个锁,也是一个身份验证系统,设计用来辨别接触者是否有权限进入。
凭借之前与晶体连接获得的知识,林暮秋尝试按特定顺序激活符文,将自己的源力按照古代模式调整。起初没有反应,但在多次尝试后,符文开始发光,一道道蓝色光线从他手掌下扩散开来,沿着穹顶表面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整个穹顶开始轻微震动,顶部的圆形区域缓慢旋转,露出一个入口。更令人惊奇的是,入口内部没有海水,而是一层薄薄的能量屏障,将海水阻隔在外。
苏雨晴游近观察,通过手势表达惊讶和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