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7章 疑诏不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97章 疑诏不尊 (第2/3页)

土。

    而且他还说过,自己得到百姓们的奉养已经很多了,不敢再多接受馈赠。因此他把自己家里的陶瓷玉器、骏马飞鹰、婢女奴仆、店铺行当都兜售了出去,换了钱补贴给穷苦人家缩小贫富差距、投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自己只留了经史书籍用来供平时自娱自乐。

    当地的士绅百姓都很敬重他、唯他马首是瞻,几乎是一呼百应。成功把江夏从内到外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坚实。

    大郑中书门下起草的劝顺旨意发到童礼的邮箱后,他喝了一口肥宅快乐水,敲着键盘很霸气的回复道:

    “我在江夏铸造了十万口铁剑,文公要战则战,不用说太多的大道理,我这个人习惯用拳头说话。”

    过了我,再谈未来。

    文训收到回复后啧了啧嘴:行,你硬。

    童礼信心满满、认认真真的在江夏视察地方防务、督促工程建设、操练水师士卒、频繁跟豫章知府顾彬联系,约定和他互相支援、共同防御。

    另外他还上书给李嘉,向他汇报、提出了很多颇具建设性意见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腐化拉拢大郑东南行营和荆襄水师中的中下层将领士兵;打探边境州府基层动向、从老百姓口里探查郑军营地的位置,虚实情况;支持大郑境内的反对派人士进行政治活动,鼓励那些因为不服王化而失去了原本权势地位的遗老遗少们再就业等等等等……

    这些建议都挺好的,但是有一个小问题。

    李嘉每天收到的塘报、札子、奏折,全部都是由给事中收录后分门别类的送到他的办公室,再进行批阅审核的。

    现任给事中、金陵城德明殿的办公厅主任,叫阎改之。

    唐国地方上的具体情况,大郑比李嘉先知道,也比他知道的更彻底。有些不是特别重要,但会有一点点影响的奏折可以迟一点给李嘉送过去;也可以把简单繁琐的事情先送过去,把重要的事留一两件放到后面。

    不用一次性整太多,一个月有那么一两次就行,日积月累下来,也够地方上的官员百姓唾爹骂娘了。

    就像两个射手在线上对线,我上去就平A了你一下,你觉得不痛不痒。

    过了一会,我又在你补尾刀的间隙A了你一下。

    又过了一会,你感觉血条掉了一小格,点了个恢复,又被我打断了。

    如果这个时候我刚好四级,而你又在防御塔的保护范围之外的话,恭喜你,你可以回泉水购买装备了。

    不用等8秒,1秒就回去了。

    童礼的建议也是一样,阎改之先给他拖了两天,等到连东南行营的王臣鹤都已经知道了奏折上的内容后,李嘉才姗姗来迟的看到。

    你这不扯呢么……

    所以说啊,情报部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李嘉看过后,也认为童礼的建议挺好的,可以施行一下,试试成效。

    但他没有奖赏或者夸赞为大唐献计献策、准备在接下来的南北决战中一展身手、大放光彩,像周瑜、黄盖、谢玄、刘牢之那样青史留名的童礼,而是下诏叫他来金陵述职。

    这就有点不对劲了。

    在眼下这么重要的节骨眼上,江淮和荆楚加起来有整整十五万郑军!随时都有可能发起匹配邀请,你这个时候把边军主将往京城调,你想干啥?帐中香吸多了?

    更不要说你最近动作这么频繁,先把温太尉从前线调回来,以至于江淮大败。又收监了姑苏沈简,将沈太傅的势力拔了个七七八八。

    这些都是政治斗争,是朝堂之事,你爱收拾谁就收拾谁,我不参与,也不反对。

    可你别扒拉我啊!

    我败,则国家危矣!!

    童知府现在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两难境地——诏书是不能听的,金陵是不能去的,皇命是不可以公然违抗的。

    啧……

    抓着头发辗转反侧了一晚上后,童礼还是决定用那个前面有无数人用过,后面还会有无数人用到的理由——

    陛下是圣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