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6章 思想变革的前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6章 思想变革的前夜 (第2/3页)

探讨天地至理的思潮,是从中唐的啖助、赵匡、陆淳首倡“舍传求经”开始的,他们试图越过繁琐的《春秋》三传直探圣人之意,这股新风经“宋初三先生”胡瑗“明体达用”、孙复力斥传注、石介倡“道统”的推波助澜,如今已如地火奔涌,只差最后的积蓄,新思想即可如火山爆发一般喷薄而出!

    而张载也正是踏着这些先贤的足迹,以更大的魄力,试图为儒学劈开一条直指宇宙本源的新路。

    他在几年前结束了对佛、道思想的广泛涉猎,带着批判与吸收的复杂体验重返儒家经典,胸中那股冲破樊笼的渴望,比任何人都要炽烈。

    张载语气渐激,仿佛压抑已久:“试问,孔圣删定六经,是为了让后人一辈子在字缝里打转吗?《易》言‘生生之谓易’、‘穷神知化’,何等宏大!《中庸》讲‘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何等气象!可如今呢?士子埋首故纸堆,斤斤计较于一字一句之得失,皓首穷经,却离那天地运行、万物化育的根本大道,越来越远!这与堆砌僻典、语意晦涩的‘太学体’,其弊虽有文质之别,然束缚思想、窒息新见之害,或殊途而同归!”

    松涛阁内一片寂静,唯有窗外蔡河的流水声隐隐传来。

    梅尧臣捋着浓密的胡须,曾巩眉头紧锁,程颢、程颐兄弟目光炯炯,唯有晏几道端起茶盏,脸上带着事不关己的淡漠。

    “天地何其广阔,万物之理何其精微!圣贤所传,其意旨当在探究这宇宙运行之根本大道,体察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的无穷玄妙!”

    “如同韩文公当年倡古文以反骈俪,涤荡浮华,今日之学,亦需效法先贤勇气,突破汉唐注疏之藩篱,直探六经本源,更要放眼于这浩渺宇宙,去寻求那贯通天地人伦、亘古不变的‘大道’!”

    张载再次望向窗外浩渺的夜空,仿佛那深邃的黑暗里蕴藏着答案。

    这正是张载思想的核心萌芽——对“气”作为宇宙本源的直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