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5章 向“太学体”开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5章 向“太学体”开战! (第2/3页)

   欧阳修捋须听着众人的品评,频频点头,最后才笑道:“诸位眼力皆毒!此画并非营丘真迹,乃是仿作,不过其‘平远寒林’之意境,确实深得营丘三昧。”

    书画品鉴,清谈雅论,松涛阁内气氛渐入佳境。

    又拿上来两幅字,每人案几上的滴酥鲍螺已去大半,茶汤也续了二回。

    而话题,也不再局限于书画,开始跑偏了起来。

    就在聊到国子监的时候,晏几道忽然开口:“欧阳公,前日听闻您在国子监讲学,曾对近来太学诸生习气有所评点?”

    此言一出,阁内瞬间安静了几分。

    太学,那是天下士子云集之所,更是文风导向的标杆。

    晏几道的问题,看似随意,实则触动了此刻在座许多年轻人心头最关切之事——文风,以及与之休戚相关的科举。

    陆北顾的心弦也悄然绷紧,这正是他今日最想探听的消息之一。

    他微微调整坐姿,目光落在欧阳修身上,凝神倾听。

    欧阳修捋了捋短须,脸上惯有的诙谐笑意敛去几分,他环视一周,缓缓道:“太学诸生,乃国家未来之栋梁,然其近些年来文风,老夫实不敢苟同。”

    “其文刻意求险怪,堆砌僻典,句法破碎,语意晦涩,号为‘深奥’,实则矫揉造作,全失文章本旨!此等‘太学体’,不过是拾前人牙慧,又掺入些诡谲难解之词句,妄图以新奇骇人耳目,掩盖其思想之贫瘠、学问之浅薄。长此以往,非但文风败坏,士林习气亦将随之浮夸虚诞,于国于学,遗祸无穷。”

    欧阳修很敢说,这番批评可谓尖锐至极,直指当下太学乃至整个士林文风的弊端。

    而这种文风,其实平常人是不敢批评的。

    因为“宋初三先生”的主要阵地就是太学,而自庆历兴学以来的这十几年间,太学有很多大儒加入,近些年来,这些大儒在担任科举考官将这种文风渗透到整个士林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培养使用太学体的人才,令其成为了目前年轻举子群体里最主流的文风。

    所以,欧阳修要是想把“比古文体更古文体”的太学体给纠正过来,方方面面所需要面临的阻力其实是相当大的。

    梅尧臣轻叹一声,接口道:“永叔所言甚是,此风起于石介先生‘怪说’之余绪,后学不察其意,徒摹其形,愈演愈烈,已成痼疾。文章之道,当如《诗经》、《尚书》,贵在‘辞达而已矣’,岂能以晦涩为高?”

    “梅公此言得之!”

    欧阳修击节赞同,随后目光扫过在座几位年轻的面孔,包括陆北顾:“故而,老夫以为,革除时弊,正本清源,已刻不容缓!而最直接、最有力之处,便在明年的礼部省试!”

    “省试”二字如同投入平静水面的巨石,瞬间在阁内激起了涟漪。

    所有人的目光,都灼灼地聚焦在欧阳修身上。

    礼部省试,那是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