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宰相斗法 (第3/3页)
与人有隙?”
陆北顾问的小心,但赵抃知道,要是避而不谈,他这个学生心里肯定不踏实。
于是,赵抃解释道:“有肯定是有的,也不是什么秘密,宋公序一向与文宽夫(文彦博)、包希仁(包拯)不睦,皇祐三年包希仁弹劾宋公序‘不戢子弟,在政无所建明’,宋公序因此罢相,私下曾说包希仁‘只以峭直邀名’.不过现在文宽夫也顾不上宋公序了,正忙着跟刘沆斗法呢。”
陆北顾注意到,赵抃对于所有提及到的人物,都是以字来称呼的,唯独对刘沆这位宰相,直呼其名。
这显然是很不尊重的,而言外之意也很明显,赵抃本人跟刘沆关系很差。
而赵抃说的“文彦博与刘沆斗法”这个事,陆北顾在来的路上,听曾巩和吕惠卿等人聊庙堂之事的时候已经略有耳闻了。
一个反印象流的事情是,作为庆历君子之一的文彦博,他的升迁之路,其实与张贵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张贵妃作为仁宗最深爱的女人,独受恩宠十几年,在仁宗的刻意纵容下,在外朝同样有着相当大的势力依附于她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仁宗一直想要把曹皇后也废了,这就必须要有有分量的文官在外朝给张贵妃说话。
因此,文彦博和刘沆、张尧佐等人,依附张贵妃,都得到了超出正常速度的快速升迁。
要是张贵妃还活着,文彦博和刘沆他俩其实没什么矛盾,可惜红颜薄命,仁宗还没废后,三十来岁的张贵妃就去世了。
于是,文彦博和刘沆之间的矛盾开始逐渐激化,而两人矛盾的公开化,正是在今年。
今年年初仁宗中风之后昏迷在榻,正好有人向当时的开封知府王素告发,说有禁中基层军官煽动士卒意图作乱。
这几乎让人本能地联想起十余年前的“庆历宫变”,更让人联想到五代十国时期重演过无数次的基层军官士卒推举高级武官造反。
而彼时的两位枢密使,一个是狄青,一个是王超之子王德用,全都是深得军心的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