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9章 礼部贡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09章 礼部贡院 (第2/3页)

朗,一条宽阔的河流横亘眼前,河上架着一座颇为壮观的石桥。

    这是横穿蔡河的观桥,这座观桥与北面的云骑桥、宜泰桥、高桥一起,共同承担了开封外城东南角区域与中轴线区域之间的人员、货物往来。

    陆北顾跟着人群踏上观桥,桥面被踩磨得光可鉴人。

    他顿住脚步,扶着桥栏向下望去。

    桥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桥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大小船只穿梭往来,有载着粮秣柴薪的货船,也有载着鱼鳖虾螺等水产品的渔船,更有不少载着一筐筐萝卜、菠菜、芥菜、莴苣、菘菜等蔬菜的菜船。

    显然,光是本身维持这座巨城里上百万人口每天的吃喝,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工程了。

    下了观桥再往北走一段,西拐便是东大街了。

    东大街与西大街是东西向的主干道,它们与外城南北向的主干道南熏门内大街交叉,共同构成了外城城南区域的“十”字交通网络。

    甫一踏上这条主干道,陆北顾便感觉一股不同的气氛。

    跟之前他刚进城看到的那些贩卖各色商品的商业街不同,东大街几乎全都是文教相关的店铺鳞次栉比的招牌幌子在秋阳下招展,上书“精校典籍”、“湖颖名笔”、“歙州佳墨”、“澄心堂纸”、“新雕印书”。

    门前常有三五学子驻足低声交谈,偶尔有挑着书箱的力夫或是赶着装载成捆书卷的骡车经过,车辙压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滚动声。

    之所以如此与众不同,是因为大宋的国子监、太学与礼部贡院一起,都位于东大街附近。

    所以,东大街这里也俨然成为了开封城一处重要的文脉汇聚之所。

    至于国子监与太学有什么区别?说来也简单。

    国子监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平民无法入学,目前常年保持在七、八十名学生的规模,国子监的监生普遍无心向学,东游西逛是常态,学风涣散,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判监事、直讲等国子监官员,也就是挂个名领俸禄,基本上什么都不管,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太学则与地方的州学、县学一样,是“庆历兴学”的产物,诞生距今不过十二年,是范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