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你也是青松社成员? (第2/3页)
的,混合着水草、鱼虾和淤泥的气息。
江面也似乎更加开阔,极目远眺,水天相接处一片苍茫。
“快到洞庭口了!”船老大说道。
在这美景前,吕惠卿的精神状态似乎也振作了许多:“这么说,前面就是古时八百里云梦大泽了。”
远望湖面,烟波浩渺。
湖中岛屿星罗棋布,其中君山如黛,遥遥浮于水天之际。
无数沙鸥、白鹭翔集于水草丰美的洲渚之上,鸣叫声清越悠扬,湖风则带着深秋的凉意和浓郁的水腥气扑面而来,吹得人衣袂翻飞。
岳州城,便扼守着这洞庭湖与长江交汇的咽喉之地。
城墙远不如江陵府那般雄浑高峻,却自有一种临水而居的灵秀。
码头繁忙依旧,但船只多停靠在城西靠近湖口的位置。
弃舟登岸后,终于放下心来的四人未急于入城寻宿,商量了一下,反而径直朝着城西那巍峨耸立的楼阁走去。
离得尚远,便可见一座气势恢宏的三层楼阁,翼然临于湖岸高台之上。
青瓦朱栏,飞檐斗拱,在秋日澄澈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醒目。
——那便是刚刚重修不过十余年的岳阳楼!
四人跟着人群拾级而上,登楼者多为士子文人、商贾官宦,皆步履轻缓,低声交谈,目光中带着朝圣般的虔诚。
陆北顾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果然,楼内西侧墙壁那里赫然镶嵌着一方巨大的青石碑刻。
碑文以遒劲端方的楷书深刻着一篇文章。
《岳阳楼记》。
陆北顾屏息凝神,一字一句地默读着。
尽管早已烂熟于心,但此刻置身于这浩渺的洞庭秋色之中,再看到这方刻于名楼之上的原碑,感受那扑面而来的浩然之气,与在书斋中去读这篇文章,体悟完全不同。
“范公.”
崔文璟站在他身旁,眼神中带着敬仰。
陆北顾没有言语,只是久久地凝视着石碑。
范仲淹虽已作古,但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精神,依旧能直击人的心灵深处。
四人默读完《岳阳楼记》,齐齐对着碑刻作揖,旋即继续拾阶登楼。
登至顶层,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的壮阔景象瞬间撞入眼帘!
近岸处,大片枯黄的芦苇在风中瑟瑟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低语。
湖中点点帆影,是归航的渔舟和往来的商船。
浩渺的湖水在秋风中翻涌着细碎的波浪,一直延伸到目力难及的远方,与天际融为一体。
一阵风过,卷起水雾蒙蒙,天地间一片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