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弘历管教后,雍正已老实! (第3/3页)
老十四在看见《京师新报》所登载的内容后,固然也看见了普通旗民对新政的拥护,看见了“惠清居士”这样的人对老八控诉,但他更多的感受是,这《京师新报》在争夺对舆论的引导权,在统一天下人的认知!
老十四只恨他不是权力的掌控者,所以这统一天下人认知对他而言,带来的意义就没那么大了。
但老十四还是想起了弘历给他画的饼。
所以,老十四还是把自己在大清武备学堂的教官学生们都叫了来,要让他们也谈谈对《京师新报》的看法。
大清武备学堂自雍正二年年初创办,到现在已办校两年。
兆惠和福彭都成为了这所学堂的高年级学生。
除了兆惠和福彭外,还有弘晸这些宗室子弟在这所学堂跟着老十四学习带兵打仗的学问。
值得一提的是,年近而立的弘晟也因为在西北有过带兵经验,且跟着老十四一起立过军功,也就在被雍正革除世子之位,而令老三严管后,托老十四的关系,请老十四把他举荐到了学堂任教官。
在老十四让他们对《京师新报》发表看法时,弘晟还没开口,福彭就先发了言,说:“《京师新报》让我们知道了普通旗民怎么看待新政的,算是让我们看见了真正的民情,这挺好的。”
兆惠也在这时跟着附和说:“是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们在武备学堂习的是带兵作战之法,但也应该清楚,我们所参与之战事是否合乎民意,而这《京师新报》算是给了我们了解民意的一个机会,也给我们了解新政的一个机会。”
《京师新报》明显让很多八旗贵族的年轻子弟,也对新政产生了新的认识,对雍正也产生了新的认识。
因为他们也不笨,能够从字里行间瞧出来这些新闻是否合乎逻辑,是不是具备真实性和可靠性。
所以,像裁减马甲、让旗人屯垦这些新政,也渐渐让他们能够理解,也觉得这是他们将来能够建功立业的前提。
这让对新政不满的弘晟等少数八旗贵族子弟一时都不好再开口,只能冷冷地盯着福彭和兆惠这些人。
弘晟这些对新政不满的八旗子弟,年龄普遍偏长,资历也普遍偏老。
因为,他们是真体验过那种拥有权力后,被地方官僚士绅疯狂孝敬的生活,而享受到过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性资源、文化资源。
反而福彭、兆惠这些年轻一点或者地位相对低一点,还指望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资源的八旗子弟,还不知道,只要和士绅们勾结得好,利用自己的尊贵身份主动充当他们在朝堂上的口舌乃至眼线,比去沙场上拼杀立功以换取资源而划算得多。
所以,即便是弘晟年轻时跟着老十四在西北历练过,但作为皇孙和亲王世子的他,早就清楚,和汉人士绅们一起反对新政才是最有好处的选择,比去战场上用鲜血换战功强。
老十四自己也清楚跟士绅们勾结收益更大,可兆惠和福彭这些年轻学子的态度,让他还是有所触动。
为此,老十四在这之后,还主动请来了弘历,且对他说起这事:“这《京师新报》对大清八旗影响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