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明龙泉龙纹蒜头瓶 (第2/3页)
“那么久?”曹世勇有些惊讶。
罗旭点头一笑:“当然,其实蒜头瓶这种器型,比龙泉窑历史还悠久,秦便有了类似器型,相传当年西汉的时候,张骞出使西域到大月氏的时候,因为饮食不习惯,便生了场大病,最后就是靠着吃大蒜痊愈的,他也便将这大蒜带回了汉朝,因为蒜的形状椭圆美观,备受窑口推崇,所以西汉时期蒜头瓶的流行便直达顶峰!”
这一席话,直接将曹世勇听懵了。
“弟弟,我觉得我玩玩鼻烟壶就挺好,瓷器……真不指望了。”
罗旭连忙说道:“别啊,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点点来啊,您看,今儿我说完,至少蒜头瓶的历史您就知道了。”
曹世勇憨笑点了点头:“也是哈,那你接茬儿说,我尽量记!”
说着,曹世勇盘腿坐在了地上,似是也不困了,立马拿出两根烟,给罗旭递了一根。
二人点着烟抽了两口,罗旭继续道:“蒜头瓶的发展其实非常有特点,包括用途和外形,说到用途最早这种蒜头瓶是用来当酒器的,甚至现在襄阳博物馆还陈列着秦青铜蒜头壶,也就是当时的盛酒器,而到了宋元之后,蒜头瓶更多则是作为供器或者花瓶,因为其颈部细长,肩宽收腹,尤其适合插大朵花束,比如牡丹、芍药这些,再加上胎质厚重,无论是观感还是实用性,便是极佳了。”
说到这,罗旭指了指手中蒜头瓶的表面纹饰,继续道:“除了用途可以根据器型微妙变化断代,还有一个重要依据,便是外形了,五代时期以线划工为主,到北宋时期则发展为了深刻划线,也就是在五代的基础上,划线力度更大,纹饰更为明显,多以莲瓣纹和花卉主题为主,而到了南宋,也就是龙泉最精美的一代,素面为主,偶有外刻莲瓣纹,到了元代,变化就比较微妙了,既有延续先前梅子青的釉色,也有相近粉青的釉色,但胎质厚润,最后是明清,纹饰丰富,出现了各种纹饰,器型则更加笔挺!”
罗旭说完,将手中的烟抽完最后一口,手边没有烟缸,索性便直接扔在了地上,拿起一个青花小罐,将烟头捻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