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对上号了 (第3/3页)
一会儿,徐文斌和于雷显然有些累了,罗旭便提议去门口找个地方喝杯茶。
正好,他也需要安静片刻,好好想一想那个屏风。
几人找了家小咖啡厅,虽然不大,但装修得十分有格调,冷色调风格,加上暖黄灯光,颇有些沪上小资那种感觉。
往里面一坐,那身穿旗袍的舞女,对着话筒扭动腰肢唱歌的画面自然而然便在脑中显现了出来。
价目单上除了咖啡,也有苏打水一类的冷饮,当然,也有中式茶,只不过价格不便宜,360一壶。
不过既然来了,罗旭也没打算小气,便点了一壶,可谁知这壶一上来,几人都傻眼了,巴掌大的玻璃壶……
茶杯也是袖珍的令人咂舌,拿着杯把端起来……手指头都快挡住整个杯了。
“嚯!这杯是给病人湿嘴唇用的吧?”徐文斌阴阳道。
罗旭笑了笑:“沪上这地方的确贵啊,不像咱那,胡同口端着大茶缸子喝,哈哈!”
说着,他给于雷使了个眼色,后者点点头,便站起身走了出去,若无其事地在附近溜达了一圈。
目的很简单,罗旭相信先前那人如果跟着,肯定不会那么明显,应该是在周围不易发现的地方。
喝了口茶,罗旭便坐在位置上沉思了起来,继续想着那紫檀屏风。
一般来讲,任何地方的物件儿都是具有本地色彩,比如他曾在鬼市买的独臂妈祖像,那其实就是典型近代天州的物件儿,再比如被炒上天的西王赏功钱,大概率出于川蜀之地。
当然,也不排除物件儿经过几手辗转换了地方,但古玩行地域性还是比较强的,大概率都是当地文化。
那屏风一眼到代,又显然不是民间物件儿,搞不好还真是名人之物!
晚清的沪上……和天州倒是颇为相似,都是租界城市。
天州曾沦为九国租界,可谓国人屈辱,不过也是不可磨灭的历史阶段。
而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相继签订了《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丧权辱国条约,而沪上作为重要港口城市,则沦为了英、美、法三个西方国家的公共租界。
虽说这也是沪上近代崛起,力压江浙的转折,但这个时期的国人屈辱……却客观存在。
想到这,罗旭眼珠子突然一转。
突然想到了某个大人物,曾因为战争,将很多宫廷物件儿赏赐给地方商人的事儿。
而且蟒雕屏风……还真跟那位大人物对上号了!
罗旭猛然倒吸了一口气!
妈的,不会这么扯吧?
如果自己真蒙对了,这一个屏风……估计要比这俗人居都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