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俗人居 (第2/3页)
是有钱啊!
“咳咳……没打算问你!其实主要还是看品相,喜字罐一千多的有,三五八百的其实也有,但几乎都是不带盖,还有瑕疵,如果真是全品带盖子,单只的话……万八问题不大,民国的话四五千块!”
徐文斌点点头:“嚯!真是颠覆认知了,我还以为喜字罐都是几百块呢!”
罗旭笑了出来:“好歹是老物件儿啊,其实如果成对儿就更好了,民国全品成对儿都可以过万,当然啊,成对儿难,全品更难,市面儿上带盖子的少,而且九成都带点伤!”
众人闻言都是点了点头。
其实的确如此,别说这喜字罐儿了,就算是高古玉,青铜器,就一定是天价吗?
真未必!
其实物件儿定价除了年代和背景,更多是以品相为主要依据。
青铜器是众人眼中的名贵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青铜镜,现在市面上流通的青铜镜也不少,除了炒上天的海兽葡萄镜,还有很多只卖几千块的青铜器,原因很简单,存世量高,还有就是品相差啊!
随后,几人围着云洲古玩城的大厦绕了一圈,罗旭发现这些摊位其实大差不差,物件儿种类几乎就是刚才见的那些。
除了卖核桃、菩提的那些文玩摊子,一些老货摊更多的都是卖瓷片、银圆和五六七。
其中值得一看的也就是银圆,不过大多普品,没必要买。
所以除了中途在一个卖蝈蝈的摊子停留了一会儿,罗旭几乎是没有停下脚步的。
燕京、天州一带的人,除了玩物件儿的多,还有一个便是玩虫儿!
尤其是秋虫儿,也叫鸣虫儿,什么蛐蛐、蝈蝈、竹蛉,但凡叫出响儿来好听的,就会有人玩儿。
这传统自然来自早年间,饭都吃不饱的年间,要是还能玩鸣虫儿,那必定是有钱、有身份的,不说皇亲贵胄吧,也是富家子弟。
久而久之,玩鸣虫、挎鸟笼,也便成了玩主的讲究!
那卖蝈蝈的是个农村老头儿,推着一辆二八大杠,后架上支着两根竹竿儿,上面挂着足有百十只蝈蝈。
见罗旭有兴趣,老头儿还特意拿出了几只让他看,头大、肚大叫声大,四肢看上去就是两个字,有劲儿!
不得不说,在国内北方玩儿蝈蝈的多,罗旭还真没想到,这南方的虫儿,竟然质量也那么高。
不过可惜罗旭也不懂养,而且又在沪上,不然非买一只回去给方老爷子解闷儿。
离开蝈蝈摊子又转了转,肖凌柯也看出了罗旭兴趣不大,便提议进入古玩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