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第一地球(6k) (第2/3页)
合体再多也很难打过渡劫,渡劫期修士对于地仙境仙人则没有任何抵抗能力。
越高级的差异越大。
罗清估算现在危机纪元205年的太阳系人类,文明等级是6B~7B级左右。
在一百多年前的某天,在等待“脑细胞”跃出天际的那一夜,罗清与排险者聊了许多,他曾问过排险者A、B、C,D,E这些套用希腊字母为表述的文明等级区别是什么?
排险者的回答是:因为文明早期发展现象不同,不能以简单的的技术,比如使用火来作为文明分类的依据。毕竟,宇宙中存在海洋文明,用使用火来评判对他们并不公平。
目前宇宙公认的文明发展等级界定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C级之前以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知识传承体系的存在性为核心标准,C级之后以技术发展成果为核心标准。
罗清想要具体一点的答案。
排险者传感器只好以人类的技术发展为例子,给了罗清一个清晰的概念。
进入E级条件:观星(思考世界之外)
1E:生物本能阶段。靠基因本能趋利避害(如趋光、觅食)。
5E:经验积累阶段。能通过个体试错总结简单规律,但知识仅存于个体记忆,随个体死亡消失,早期猿人属于这一阶段
10E:口头传承萌芽,知识开始跨个体传递,但无抽象归纳。旧石器时代晚期氏族处于该阶段。
1D:学会经验归纳
3D:符号与计数诞生,新石器时代处于该阶段。
7D:自然现象归纳,总结周期性规律。三体137号文明(墨子、周文王),人类中国的商周时期(祭祀),古埃及前王朝、两河苏美尔早期均处于该阶段。
10D:抽象思维萌芽,但知识仍停留在经验猜想,传承体系脆弱。
1C:杠杆原理,系统归纳。
2C:对运动的归纳,亚里士多德式认知。
3C:基础科学突破,掌握力学三定律或等价基础物理规律,,能用数学公式描述运动与力的关系。牛顿的出现,一己之力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宇宙通用概念上的“中等文明”。
6C:经典物理体系完善,掌握电磁学、热力学定律。19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地球属于6C级文明。
10C:微观世界初探,理解原子结构、量子现象(如光电效应),开始用数学模型描述微观规律,知识传承进入“学术共同体”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地球属于10C级文明)
进入B级文明,B级文明无具体知识等级划分,以具体技术成果为主。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上空原子弹爆炸,第一颗实用原子武器出现,日本境内的实践的伟大核爆炸,正式标志着人类进入1B级文明。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进入近地轨道,标志着人类进入2B级文明。
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航天员加加林实现载人航天,标志着人类进入3B级文明。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人类首次踏上地外天体,标志着人类进入4B级文明。
1970年12月15日,苏联的金星7号首先在非地球行星金星表面实现着陆,标志着人类进入5B级文明。
短短30年不到,在二战与冷战的刺激下,地球完成了文明等级的五次跳跃,其中苏联跳了三次,美国跳了两次,日本跳了一次(划掉)。
五次连续跳跃,这在宇宙文明进化史中是极其少见的,哪怕是排险者传感器的资料库也鲜少有“连跳5级”的事件记载,因此,排险者将这三十年的时间,称之为【人类文明技术爆炸事件1】
2012年8月25日,行星防御理事会主持发射的的阶梯计划飞行器超越美国旅行者1号,成为首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体,标志着人类进入6B级文明阶段。
此后,截止到危机纪元82年排险者传感器抵达地球前,人类文明都保持在6B级文明阶段。
用排险者的话说,文明等级的提升是越来越难的,6B级到7B级的跨越,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哪怕是战胜了同为6B级文明的吞食帝国,拥有了4900艘恒星级战舰的现代人类,也仍然停留在6B级文明。
排险者传感器在离开前告诉罗清,5B级文明之后,更高等级的文明等级评定也变得多种多样,并不局限于文明造物发射的距离突破多远了。
当罗清继续追问6B之上时,排险者告诉罗清:人类自己基于能量运用水平的卡尔达肖夫指数虽然有失偏妥,但也确实对应了几个文明等级。
卡尔达肖夫指数Ⅰ型文明同样可以对比6B级。
卡尔达肖夫指数Ⅱ型文明则可以对比B级最高文明,也就是10B级。
卡尔达肖夫指数Ⅲ型文明无实际意义,能够运用整个星系能量的文明一般不会闲的没事选择“炼化星系”,有足够的真空零点能、高维空间能等能量供这类中级文明使用,硬要说的话,排险者告诉罗清:
“你们本星系的霸主级文明:银河系碳基联邦是标准的卡尔达肖夫指数Ⅲ型文明,它的死对头硅基帝国也同样是尔达肖夫指数Ⅲ型文明,这两个文明在标准文明等级的尺度标准是——【SSS】的3S级文明。”
当时的罗清哪知道银河系碳基联邦是个什么鬼东西。
他追问排险者为什么知道那么多时……
排险者的回答是:“当年这俩文明干架,到处引发灾难时,本传感器与其他几千万个传感器作为碳基联邦的援军,攻击过硅基帝国的星际舰队,单单是我就吞噬了至少13艘硅基战舰。
可惜硅基帝国的恒星蛙跳太过频繁,战线转移过快,只能以光速飞行的传感器,很难追得上这些硅基战舰,在战争后期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