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30、狄更斯的惊诧与圣诞快乐(7.5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30、狄更斯的惊诧与圣诞快乐(7.5k) (第2/3页)

他再怎么天才,又怎么可能用英语写出好的圣诞故事呢?更何况这个故事肯定跟我们英国没有太大的关系,我是不会买的。”

    “价格倒是很便宜,三先令。”

    “我买一本试试看,我实在是很喜欢他的《八十天环游世界》,而且报纸上也大力称赞了这本书。”

    听到这样的对话,狄更斯在感到有趣的同时也是赶忙将有些句子给记了下来,等到忙完这件事后,他也忍不住走到了货架面前打量着这本书。

    华丽的红色布面装订,烫金的封面图案,每一页都镶有金边,四幅色彩鲜明的沉浸版画,书中似乎还插有一些刻画,毫无疑问,除了让人感觉有些单薄以外,这本书诚意十足。

    至于它的名字,《麦琪的礼物》,“麦琪”应当是《圣经》中三位来自东方的智者,他们带着黄金、乳香和没药作为礼物朝拜耶稣,象征对神圣事物的崇敬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圣诞故事和无私奉献,这两样事物组合起来无疑是符合狄更斯的胃口的。

    当然,最关键的是,狄更斯对这位俄国作家的印象不错,首先在文学界和上流社会里听到的一些关于这位年轻人的传闻,就让他听得一愣一愣的,有时候他也会为那些传闻中的不够正派的行为皱眉,但就在最近,这位年轻人的一个举动却是让他好感大增。

    简单来说,随着圣诞节的临近,这位年轻的先生通过别人的介绍参观了一家名声很好的慈善机构,并在最后捐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善款,这一行为无疑是让英国的许多人大为吃惊,而且听说他在法国以及俄国也都是这样做的。

    如此一来,狄更斯很难不对这位高尚的先生有好感,他是一位真正的正派人士!连异国他乡的人他都会同情和关心,那他究竟有着怎样高尚的情操?

    想到这里,狄更斯也并未过多犹豫,直接就掏钱买了一本,而由于这本书确实很薄,为了不被回家后的琐事困住,狄更斯索性就找了一个明亮的地方看了起来。

    他的英语写的应该不会好,毕竟哪有人能用如此多的语言进行创作并且能写的很好呢?如果这都可以做到那他就一定是上帝的化身了!

    狄更斯一边想着这些事情,一边看起了这本书中的第一个故事:

    “一镑七先令。一共这么多,而且其中的两先令还是用小铜板凑成的。这些钱是向杂货铺、肉铺和菜担子买东西时讨价还价,一点一点地省下来的,当时难免落了个“死抠”的坏名声,使她觉得两颊发烧。黛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一镑七先令,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

    明摆着什么也办不成,黛拉只好一下子坐在破旧的小沙发上默默地流泪。黛拉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这情况不免使她想起,生活就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三者组成的,而抽噎总占优势。”

    在将前面这部分看完后,狄更斯已经微微点了点头,贫穷的家庭,一对年轻且贫穷的夫妇,虽然他们有着各自的宝物,一头极为美丽的长发和一个祖传下来的怀表,但是妻子为了在圣诞这天给辛苦的丈夫送上一件好礼物,她竟然愿意卖掉自己美丽的长发。

    这种纯粹的爱情和无私的奉献又怎能打动不了人呢?

    而一些幽默的地方像“倘若所罗门国王当上一名守门人,他的全部财宝都堆放在地下室里,吉姆每次经过时掏出他的怀表来看看,就会让他嫉妒得直扯自己的胡子。”

    “要是吉姆瞧我一眼没有立即杀死我,”她自言自语道,“他会说我倒像歌剧合唱队的歌手。可是我还能怎么办.”

    无疑也是让狄更斯笑出了声。

    不过到这里的话,那位听说极为神异的俄国天才似乎也并未表现出什么太过高超的才能。

    因为他才用英语进行创作的缘故?

    正当狄更斯这么想的时候,他也就这样继续看了下去,而看着看着,他那张本来并无多少波动的脸上,竟然逐渐浮现了一些让他的脸有些变形的诧异。

    “接着她就听到上楼的脚步声。她的脸色刹那间发白。她一向有个习惯,对日常生活中哪怕是最简单的事情都要默默地祈祷一声,而这会儿她的祈祷是“上帝慈悲,让他觉得我这模样依然漂亮”。”

    而面对这样的黛拉,吉姆的表情既不是发怒,也不是惊讶,也不是赞成,也不是恐惧,不是黛拉预料中的任何表情。不过他带着这种奇特的表情死死地盯住黛拉看:

    “你剪掉了头发?”吉姆结结巴巴地问,仿佛他苦苦思索之后还没有搞清楚这明摆着的事实。

    “剪掉卖了。”黛拉说,“不管怎样,你还是照样爱我,不是吗?没了头发我不照样是我吗?”

    吉姆好奇地四下张望。“你说你的头发不在了?”他几乎带着一个白痴的神情问。

    “你用不着找,”黛拉说,“已经卖掉了,我跟你说——卖掉了,再也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待我好一点,因为我是为你才卖掉它的。”她突然用又认真又甜蜜的调子说,“或许我头上的头发是数得清的,可是任凭谁也数不清我对你的爱。”

    到了这里就已经足够动人,但接下来的发展却才真正让狄更斯意识到了那位俄国年轻人究竟是凭借着什么样的天才,才能完成之前那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是不是上等的,吉姆?我走遍了全城才找到的。现在你可以每天将表掏出来看上百来遍啦。把你的表给我,我要看看它装上表链是什么样子。”

    吉姆没有听她的,而是一下子坐到椅子上,双手搁到脑后微笑着。“黛拉,”他说,“我们把圣诞节礼物放到一边,暂时保留着吧。这两件礼物太好了,只是目前还不能用。我将表卖了钱给你买了梳子.”

    狄更斯感受着这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等到惊异的心情过去后,一股浓浓的感动便弥漫在他的心间,一时间竟让他说不出任何话来。

    这个故事是如此的简短,可这样的篇幅却已经说出了他需要用更多篇幅来说明的东西,并且效果是如此之好且足够的打动人心

    首次用英语写作就写出了这样的?

    一直以来都被人当作天才对待的狄更斯已经感觉自己微微有些眩晕。

    等到他好不容易平复好自己的心情后,他便怀着有些复杂的心情看向了下面那篇:

    “苏比躺在滑铁卢大桥的桥洞下睡得极不安稳”

    故事的开头简单来说就是伦敦常见的那种绝望的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即便英国的《新济贫法》正帮助英国快速地减少乞丐、流浪汉和穷人的存在,但不知为何,这些人还是源源不断地从伦敦中生长出来,就好像再怎么抓都抓不完一样。

    而这位主人公苏比曾经是一位相当努力的人,可随着残酷的现实作用到了他身上,他便一步步落到了无家可归的境地,这篇在精准地描写了伦敦普遍存在的不公现象后,也是用一种相当讽刺的语言写到:

    “苏比一直以为努力工作,就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所,而他的朋友到死都认为他未能过上好日子,是因为工作不够努力。”

    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后,苏比便彻底成为了伦敦的无赖和幽魂,尝到过济贫院苦头的他干脆直接就说:“除了英国,你在哪都找不到比济贫院更糟糕的地方,第二糟糕的地方便是英国的监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