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8、大侦探米哈伊尔与济贫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228、大侦探米哈伊尔与济贫院 (第2/3页)

过他这个打扮奇怪的怪人。

    与此同时,在强大的记忆力和刻意阅读了一些书籍的作用下,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知识也都进入了米哈伊尔的脑中,什么近百年的灵异故事,一些植物学知识

    当然,米哈伊尔自认自己的脑子不太行,脑子里都是一些死肌肉,即便知识很多,但运用起来似乎并不是很灵活的样子。

    但就算如此,浅浅的扮演一下福尔摩斯也绰绰有余了?

    该说不说,米哈伊尔现在还真有实战一把的冲动

    咳咳,还是算了,要是表现得跟拉裤兜似的那就完蛋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米哈伊尔身上的套装虽然经典,但它并非福尔摩斯最开始的时候的装扮,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演化和影视剧的熏陶才最终成了这副大众最为熟悉的装扮。

    而此时此刻,米哈伊尔身上的斗篷在1870年代才会在英国流行开来,兼具美观和实用性,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都曾穿着这种斗篷,展现了英王的户外时尚品味。

    包括米哈伊尔身上的大衣也是,直到1866年才被设计出来,而由于它既保暖又轻便,这种大衣一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从贵族到普通车夫都爱不释手。

    换而言之,这身套装除了装逼以外,其它的无论是从实用还是美观的角度来说都是一等一的能打,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契机便能够在英国推广开来。

    甚至说后面推广的广告词米哈伊尔都已经想好了:“你想成为福尔摩斯吗?那就来试试这身衣服吧!”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米哈伊尔真把这件事办成了,那他绝对会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一个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

    另外这算不算最早开始卖文学周边?

    这样一来的话,米哈伊尔是真准备在英国这边也办个生产这类服装的厂子,然后争取从这一时期的济贫院里捞点人出来。

    说到济贫院,就不得不提一下1834年英国出台的新济贫法,这一法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旨在威慑穷人的“救济”机构,制定和通过这一方案的有些人认为,贫穷往往都是由懒惰和堕落造成的,而为了让穷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它采用了“劣等处置”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身处济贫院的人虽然也要干一些繁重且无意义的工作,但他们的待遇必须要比最穷的独立工人还要更差,不仅提供的是最为基础且毫无营养的食物,并且还被严格限制人身自由,未经许可不得外出,行动受到监管。

    与此同时,他们住的是大规模的宿舍,男女严格分开,即便是夫妻和亲子,他们的家庭往往也要被强行拆散,并且身处济贫院的人还要穿上同一的济贫院制服,这同样是一种耻辱的标志。

    大致总结一下的话就是你穷就是你不努力,你进入济贫院就想得到救济了?门都没有!

    不仅要干同样繁重的工作,还要享受低的不能再低的待遇,至于歧视和压迫更是再常见不过了。

    那么不进会怎么样?

    在这一时期大概率会饿死、冻死在外面。

    而就算你死活想当个乞丐,我大英帝国的警察难道是吃素的吗?直接逮捕!

    这一时期英国的劳工市场在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同时,还得补上一句:“你不干那就得免费劳动继续干!”

    也正如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写的那样:“从此,他就是一个由教区收容的孩子、贫民习艺所的孤儿、吃不饱饿不死的卑微苦工,注定了要在世间尝老拳、挨巴掌,遭受所有人的歧视而得不到任何人的怜悯。”

    米哈伊尔虽然刚来伦敦没几天,但在有些地方已经见识到了这几乎没有下限的政策的威力,也正因如此,他在他接下来的一篇圣诞里确实会增添这一情节。

    这里要说的是,米哈伊尔的圣诞图书说是图书,倒不如说更像一个精美的小册子,毕竟主体内容也就两篇短篇,一篇极为凝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