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9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79章 (第3/3页)

曹操便多了一个强敌。”

    刘备沉思片刻,突然厉声道:“不可!我刘备决不能让元直陷入如此两难的境地,更不能以其母的性命来要挟他!”

    “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抉择啊!让人去杀他的母亲,而我却要用他的儿子,这岂不是不仁不义之举吗?

    若是将他留在此地,不让他离去,那么就会断绝他与母亲之间的天伦之乐,这又怎能称得上是义呢?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绝对不会去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啊!

    次日清晨,阳光初升,刘备早早地便起身,亲自送徐庶到城外。

    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只是默默地走着。刘备心中感慨万千,他紧紧地握住徐庶的手,说道:“自从与先生相识以来,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眼界变得开阔了许多。”

    徐庶听后,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感动,他看着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愧疚,说道:“只可惜,我们相聚的时间竟然如此短暂,这实在是令我心中悲痛万分啊!”

    刘备一路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似乎永远都不想让徐庶离开。终于,他们来到了长亭边。长亭内,早已摆好了送别酒,这是刘备特意命人准备的。

    刘备端起酒杯,对着徐庶说道:“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久聚。”他的声音有些低沉,带着些许遗憾和不舍。

    徐庶看着刘备,心中感动不已,他也端起酒杯,说道:“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说完,两人一饮而尽,然后相对无言,只有那淡淡的酒香,在空气中弥漫。

    徐庶端起酒杯,缓缓说道:“我徐庶才疏学浅,承蒙使君如此厚爱和重用,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谦逊和不安,似乎对自己的能力并不十分自信。

    接着,徐庶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只可惜如今我却要半途而废,这实在是因为我那老母亲的缘故啊。”

    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和痛苦,显然对母亲的处境感到十分担忧。

    然而,徐庶的语气突然变得坚定起来:“即使曹操对我威逼利诱,我也绝对不会为他出一个计谋,献一条策略!”

    他的言辞铿锵有力,显示出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对曹操的不屑。

    刘备听了徐庶的话,心中一阵黯然,他默默地喝了一杯苦酒,然后缓缓说道:“先生这一去,我刘备恐怕也只能远离尘世,遁入山林了。”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失落和无奈,仿佛失去了徐庶这个得力助手,他的未来也变得一片迷茫。

    徐庶见状,连忙安慰道:“老母遭遇不幸,我此刻已是心乱如麻。即使留在这里,恐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他的话语中既有对母亲的牵挂,也有对刘备的理解。

    徐庶接着说:“使君应当另寻高明之士辅佐,共同图谋大业。切不可如此灰心丧气啊。”

    他的目光落在刘备身上,透露出一丝关切和鼓励。

    刘备看着徐庶,苦笑着说:“天下的贤才众多,但恐怕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先生您啊。”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徐庶的赞誉和不舍。

    徐庶听了,连忙轻轻摆手,谦逊地说:“我不过是个平庸之才,哪里敢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呢。”

    徐庶缓缓地端起酒盏,他的动作显得有些沉重,仿佛那酒盏里承载着千钧之力。他转过身来,面对着关羽、张飞、赵云等众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感慨,有不舍,还有对未来的期许。

    “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徐庶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句话像是他对众人的嘱托,也是他对自己的期许。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他内心深处的无奈和痛苦。

    “徐庶有始无终,不足取也。”徐庶突然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自嘲和自责。他知道自己即将离开刘备,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他也明白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说完,徐庶将手中的酒盏高高举起,然后猛地洒向地面。酒水四溅,仿佛他心中的痛苦和无奈也随之洒落。

    徐庶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拱手对刘备说道:“使君请回,望多保重。”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说出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刘备默默地看着徐庶,他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痛苦和不舍。他知道徐庶此去恐怕再难相见,但他也无法挽留,因为他知道徐庶的决定是出于无奈。

    刘备缓缓地转过身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踉跄,仿佛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他靠着亭木,闭上了眼睛,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

    然而,徐庶的声音却在他的背后响起:“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剑,刺破了刘备最后的防线。

    “元直!”刘备终于忍不住,猛地回过头来,他的眼中已满是泪水。

    “元直!!!!”刘备的呼喊声在空气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悲伤和绝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