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第2/3页)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你就这么对你的兄弟?”
程昱和徐母都被吓了一跳,转头看去,只见一个年轻人站在不远处,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
程昱定了定神,笑着解释道:“哈哈,这不过是保健品销售的套路罢了。”
——“要真是兄弟,你早干嘛去了?”
程昱走后,丫鬟快步上前,将一封书信呈递给徐母,轻声说道:“老夫人,程先生走时又留下了一封手启。”
徐母微微一笑,接过书信,感慨道:“程昱毕竟是个读书人,礼数周到,真是客气啊。”
她略一思索,接着说道:“既然有手启,我们理应回复一封,以表谢意。”说罢,她转头吩咐婢女:“去取笔砚来。”
婢女赶忙应了一声,转身取来笔砚,放置在书案上。徐母端坐于案前,提起笔,蘸了蘸墨,开始挥毫作复。
与此同时,程昱得到了徐母的回复。他仔细端详着这封信,心中暗自赞叹徐母的书法,随后便模仿起徐母的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
徐庶收到这封信后,匆匆展开阅读。然而,当他读完信的内容时,不禁悲痛欲绝,泪水如决堤般涌出。
刘备见状,连忙关切地问道:“先生,您为何如此伤心呢?”
徐庶抬起头,满脸哀伤,他用衣袖掩住面庞,抽泣着说道:“使君,我……”话未说完,便已泣不成声。
刘备赶忙安慰道:“先生,您有什么心事尽管说出来,不必过于悲伤。”
徐庶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长叹一声:“唉~使君,我本是颍川的徐庶,字元直。”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因为逃难,我才改名为单福。”
刘备点点头,表示理解。
徐庶接着说道:“我听闻刘景升正在广纳贤才,于是特意前去拜见。”
“然而,与他谈论一番之后,我才发现他不过是个无用之人,所以便写了一封信与他辞别。”
“夜幕降临,我来到司马水镜庄上。水镜先生责备我不识明主,于是向我推荐了刘使君,并建议我前往投靠。
承蒙水镜先生的厚爱,我有幸得到刘使君的重用。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我得罪了曹操。
徐庶打开书信,递给刘备看,信中写道:“使君,我的母亲如今被曹操用计骗往许都囚禁,他还企图加害于她。”
刘备看完信后,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该说些什么。他张着嘴巴,满脸都是悲伤之情。
徐庶看着窗外,缓缓说道:“并非我不愿为使君效犬马之劳,实在是因为我的慈母被关押在狱中受苦,我心中悲愤万分啊!”
刘备走到徐庶身旁,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先生,母子之间的亲情乃是天性,元直你不必以我为念。”
刘备接着说道:“待你与老夫人相见之后……”然而,连他自己都觉得这句话有些言不由衷,“再回来受教也不迟。”
“主公……”徐庶拱手作揖,脸上流露出不舍之情,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似乎有千言万语却难以启齿。说完,他转身准备离去,脚步显得有些沉重。
刘备见状,心中一阵酸楚,他颤抖着伸出手,紧紧拉住徐庶的衣袖,声音带着一丝哀求:“元直不必如此匆忙离去,备在此千乞万求,恳请先生再留一晚,让我们再聚一宵。”
徐庶停下脚步,犹豫了一下,他的眼神有些躲闪,似乎在内心挣扎着什么。
刘备见状,连忙说道:“明日一早,我定会为先生设宴饯行,以表我对先生的敬重之情。”
徐庶沉默片刻,终于还是缓缓开口:“主公……我……”然而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
刘备眼含热泪,凝视着徐庶,他的目光充满了恳切和期待。
徐庶心中一软,他知道刘备对他的情谊深厚,但自己却有难言的苦衷。他深吸一口气,说道:“主公,我先回屋收拾一下行装。”说完,他转身快步离去,留下刘备站在原地,望着他的背影,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徐庶走后,孙乾走到刘备身边,轻声说道:“主公,元直乃是天下奇才,其才智过人,实乃难得的人才。”
刘备微微点头,他当然知道徐庶的才能,但此时他心中更多的是对徐庶离去的不舍。
孙乾接着说道:“然而,元直久在新野,对我军的虚实了如指掌。如今他若归降曹操,必定会得到重用。”
刘备眉头微皱,他意识到孙乾所言不无道理,徐庶若为曹操所用,对自己确实不利。
孙乾继续说道:“主公,依我之见,您应当极力挽留元直,切不可轻易放他离去。”
刘备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曹操为人阴险狡诈,若元直不肯归降,他必定会斩杀元直的母亲。”
孙乾点点头,说道:“正是如此,元直是个至孝之人,他得知母亲遇害,必定会为母报仇。如此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