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4章 路遇抢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4章 路遇抢劫 (第2/3页)



    不到四点便卖完了菜,拿了钱,陈家志又陪着陈正旭去给几家酒楼配送。

    其中就有东湖酒楼。

    在陈家志第一次拜访之后,陈正旭后续给其它店送货后,也时不时来东湖吃早茶,顺便给酒楼送菜场自产的蔬菜。

    最终,靠着这份坚持,在月初,酒楼老板丁宏同意试试。

    抵达东湖酒楼时,天还没亮,丁宏却刚好在酒楼。

    “丁老板,合作这么长时间了,你感觉怎么样?”

    丁宏笑道:“还可以,不然我也不会继续和你们合作。”

    回顾这十几天的蔬菜配送经历,丁宏确实感觉很省心省力,不仅品质更好,最重要的是成本大幅降低了许多。

    陈家志也知道缘由。

    首先是省了人力成本。

    其次减少了中间环节。

    最后这时候采购就少有不捞油水的,价格早就降下来了,采购价上晚两天改,就能捞一笔,少有人抵挡得住。

    所以后世酒楼酒店都发展成了固定配送。

    不过配送如何定价也很有讲究,随行就市太麻烦,酒楼也担心被忽悠。

    而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般都是取一个周期内某一天的价格为基准。

    比如说一个月,那就取月中的价格为基准,在此基础上再加点利润,就是这个月的定价。

    或者是一个季度定一次价。

    甚至还有半年或者一年定一次价,酒楼酒店等需求方会提前进行成本核算,最后让配送方报价,在成本核算价内选出一个合适的合作方。

    形式多种多样。

    不过目前陈家志采用的是一周结算一次,单量不多,双方也还需要建立信任。

    回访了几个配送客户后,也只花了一个半小时,两人又打道回府。

    陈家志对市场建设方面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薛军、陈正旭,乃至李才都是雏鸟,对蔬菜行业不太熟,一切都还才刚起步。

    总之就是缺人才。

    国内批发市场都还才刚起步,行业相关人才更是稀缺,想招人都不知去哪儿找。

    只能再费点心思培养。

    好在陈正旭和李才都有文化基础,又年轻好学,再多历练两年,也许有机会独当一面。

    “正旭,再给你也招几个工人怎么样?”

    正开车的陈正旭讶然道:“要扩大规模了吗?”

    “是啊。”陈家志沉吟道:“江心菜场那么大,不能全靠供港市场,靠外人也靠不住,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渠道。”

    “我觉得我可以试试。”沉吟了下,陈正旭说道:“小叔,我挺喜欢做这行,我的人生从来没有这么精彩过。”

    陈家志笑了笑,“是吗?每天熬夜也不好受吧?”

    陈正旭说:“但赚钱。”

    陈家志点了两支烟,给了陈正旭一支,“那就招人,以后你就是配送中心的负责人!”

    就在这时,一束强光直直射来。

    此时视线不算清晰,但陈家志还是隐约瞄见了不少人影,立马焦急的怒吼道:“不要停,加速,加速,冲过去!”

    陈正旭原本想踩刹车的脚,瞬间又挪到油门上,面包车咆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