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7章 苏师傅没教怎么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417章 苏师傅没教怎么办? (第1/3页)

    但是听完了苏泽的说法,高拱又开始疑惑起来。

    他设想中的实学学会,是一个用来推广实学的官方机构,类似于当年王安石变法时候设立的经义局。

    但是听完苏泽详细说明之后,怎么感觉和设想中的不一样啊?

    高拱问道:

    “这个实学学会,非官非学,到底是有什么作用?”

    苏泽说道:

    “师相,这设立皇家实学学会,一来是说明陛下和太子重视实学,此乃奠定实学地位之举!”

    高拱点头。

    政治是讲究名分的。

    特别是一个机构的设立,就能让民间明白朝廷的风向。

    实学学会前加皇家二字,也就说明了皇室对于实学的重视。

    既然皇室都重视实学了,那天下人也有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但是这实学,还是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啊!

    高拱又问道:

    “按照子霖这个标准,医农工商、术算格物,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都可以加入这个皇家实学学会。”

    “这样一来,学会的成员,会不会被认为是皇室信臣?”

    其实高拱说的已经是很客气了。

    如果是别的大臣,大概会认为苏泽是为了拍太子的马屁,专门在皇宫中设置的机构,用一些最新的奇技淫巧,来逗太子取乐。

    无论如何,执掌朝堂的都还是士大夫。

    而读书人都是通过四书五经的科举上来的,他们本能的想要垄断皇权,清除皇帝身边的“外人”。

    这个“外人”可以是勋贵、可以是太监、也可以方士,如今也可以是这些实学学会的会员。

    苏泽笑着说道:

    “师相多虑了,这实学学会,非是向殿下卖弄奇技淫巧的,而是真正利于国家的实务。”

    紧接着,苏泽掏出了一份实学学会会员的候选人名单。

    高拱接过去一看,刚刚疑惑的心思又放了下来。

    苏泽在这份名单上,提名了这样几个人。

    水利专家,工部侍郎潘季驯。

    术算学家、天文学家,太史院少史令黄骥。

    医学家,太医令李时珍。

    看到这些人选,高拱的眉头舒展开。

    这些人,潘季驯是典型的士大夫,只不过“兼职”水利专家。

    黄骥也是如此,他原来就是翰林,还是太子的讲官,是根正苗红的“自己人”。

    最后一个李时珍,但是医者在儒家这里不太被歧视,很多读书人自己也都会兼职医生。

    李时珍在南方抗疫抗灾,后来又稳定了皇帝的病情,一个实学学会会员也不算什么。

    接下来的名字让高拱眉头皱起来。

    东宫待诏,方士陶观。

    这位就是典型的近臣了,苏泽说道:

    “师相,如今东宫诸多产业,都是这位陶待诏弄出来的,包括电石、肥田粉、焦油中提取染料,这些技术都是他发明的。”

    高拱的眉头稍稍舒展开。

    陶观并不是为了太子炼丹的方士,他的发明确实有利于大明,苏泽说的这些发明,高拱也都听说过。

    肥田粉不必说了,能增加农田产量,这说是利国神器也不为过了。

    电石可以制作电石灯,很多地下煤矿中都会使用,而且电石产生的气体燃烧可以融化一些金属,有工匠用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大大提高了金属制品工业的水平。

    新式染料让衣服更加鲜艳,还不会因为浆洗落色,也受到市井欢迎。

    这些成就也给东宫商铺带来了大量的收益,那这个陶观也可以当得起一个皇家学会会员。

    高拱继续看下去。

    算学家、天文学家,营造学社的总教习,钦天监官员周相。

    钦天监官员也算是文官,周相在营造学社的时候秉公无私,坚决不让那些水平不过关的太监和工部官员结业,在文官中也有不错的声誉。

    这段时间,周相也在协助黄骥修订历法,几次天象预测都精准无比,得到了皇帝几次嘉奖。

    这个人选也没问题。

    但是下一个人选,高拱眉头又皱起来。

    农学家,武清伯李伟。

    武清伯李伟在文臣中的名声就很不好了。

    贪婪,吝啬,粗鄙无礼。

    但是苏泽的提名也没有问题,论种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