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7章 看茶,上好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7章 看茶,上好茶 (第2/3页)

士儋赐座,这让重视礼法的殷士儋十分满意。

    在京师无论多少诋毁苏泽的传言,但是他礼数周全这件事都是被人称道的。

    比他级别高的官员前辈他都是一丝不苟的全礼,对于比他官位低的官员也从不拿大。

    “请坐吧,苏翰林这时候来礼部,是为何事?”

    面对老上级,苏泽也不卖关子,他掏出一份奏疏递给殷士儋,诚恳的说道:

    “下官是为了礼部的事务而来,也是为了老大人入阁的事情而来。”

    “入阁?”

    这两个字刺痛了殷士儋。

    在这个位置上,谁不想要更进一步?

    殷士儋原本就有入阁之心,高拱接任首辅之后,殷士儋更是想要入阁。

    如今阁臣中,高拱强推实学,张居正虽然对实学不感冒,但是也对心学不感冒。

    赵贞吉是心学宗师,但是他对心学的态度并不像是自己这么坚定,而是将心学当做一种学术工具,对心学事务也不上心。

    而殷士儋自己,则是当年和徐阶一起主持灵济宫大会的心学宗师。

    就是为了心学,殷士儋也要拼着入阁!

    听到苏泽说到入阁二字,殷士儋拿起奏疏看了起来。

    《蒙学教育议》

    殷士儋一字一字的看完之后,他对着下属说道:

    “上好茶!把老夫珍藏的好茶拿上来!”

    紧接着,殷士儋用热切的眼神看向苏泽问道:

    “子霖,你有几分把握?”

    苏泽说道:

    “原本只有三分把握,如今有大宗伯支持,可有五分把握。”

    苏泽原本的奏疏,就是他和申时行商议的,在各地选派武学蒙生,由学政官员推荐良家子弟入学武监预科或者水师预科。

    但是意外得到了张敬修的支持后,苏泽的野心也大了起来。

    这份《蒙学教育议》,不仅仅是要成立武监预科和水师预科,苏泽干脆提出了在地方上成立小学。

    如此一来,苏泽对于大明的教育体系就塑造完毕。

    每个县设置小学,招募十岁的孩童读书开蒙识字,这个阶段主要是启蒙教育和德育为主,教授基本的算学知识。

    等到十四岁的时候,小学的孩童通过地方学政官员的考核,可以有四个去处。

    一个是去武监预科,读完两年考核合格升入武监。

    一个是水师预科,同样是读完两年升入水师学堂。

    另外可以留在本县继续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最后就是升入国子监预科。

    和原时空对比,武监预科和水师预科都是专门的陆军和海军中学。

    国子监预科则是综合性的中学。

    国子监预科最后可以选择的范围更大,包括苏泽创办的各类专门的学院,如果愿意也可以参加武监和水师学堂的考试,避免军队体系过于封闭。

    小学——预科(中学)——大学的三级体系就算是初步完成了。

    看完苏泽计划的殷士儋,又怎么能不激动。

    大明原本也有学校。

    县学、府学、国子监,以及各种私人书院。

    但是这些学校,和近代意义上的学校是不同的。

    县学府学都是有一定功名的读书人学习的地方。

    国子监在国初的时候也承担过培养人才的功能,但是也随着科举壮大而逐渐荒废。

    苏泽这一套体系,算是回归了教育的初衷,回到了教育人才上。

    小学需要教师,这些教师要怎么来?

    苏泽的奏疏中,各地小学的教师,分为两个途径。

    一个是原本地方上的蒙师,通过学政主持的教师资格考试,就可以去小学任教。

    另一个则是国子监预科的毕业生,如果也能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同样可以去小学任教。

    小学就是一个开蒙识字的机构,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文凭。

    而小学时归属于礼部管理,这些教师同样被礼部管理。

    苏泽提出比照六等吏员,同样设置六等教师的待遇,比照当地县吏发放俸禄,按照资历和能力考核提拔。

    这是多么大的宏伟蓝图!

    对于礼部来说,这就增加了职权!

    如果各县设置小学,这就是多少个小学?

    这些小学如果都归属礼部管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