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5章 《乞允年老宫人恩养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25章 《乞允年老宫人恩养疏》 (第2/3页)

“子霖兄认为谁能当这个吏部天官?”

    苏泽想了想说道:

    “如果让我来选,我朝用人之能,莫过于杨大银台。”

    “大银台吗?确实是个好人选。”

    罗万化这种对高层了解不多的人,也赞同的点头。

    杨思忠这位大银台,是出了名的擅长用人。

    他所提拔的几个通政署的主司,一个个都是人才。

    朝鲜通政署主司冯学颜就不用说了,这位主司堪称“大明魅魔”,将整个朝鲜朝野迷得要死要活的,朝鲜国主都以宴会上有冯学颜出席为荣。

    这次济州岛的事情,就是冯学颜从中推动,才让朝鲜小朝廷打消了疑虑,上书恭请大明水师驻军,并且朝鲜国还承担了海港的维护费用,得到了大明朝廷的一致好评。

    南洋通政署主司张宣,促成了马尼拉吕宋国来贡,如今马尼拉吕宋国听到了济州岛要设立大明军港,也上书请求大明水师在马尼拉驻军。

    马尼拉已经成为大明在南洋的重要支点,整个南洋各方势力,都要顾虑张宣这个通政署的署长。

    琉球通政署的主司吴绍祖,在琉球纵横捭阖,一举驱逐了倭寇几十年渗透进琉球的势力。

    琉球已经成为大明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东亚海上贸易的自由港。

    此外还有澎湖经历所的胡祯,也是一流的人才,畅通了澎湖的消息往来。

    罗万化感慨道:

    “杨大银台不仅仅知人善任,为了下属发展还能割爱,这份气度确实不凡。”

    苏泽也跟着点头。

    杨思忠外派的这些官员,都是他的得力助手。

    很多官员对于用得顺手的副手,都是舍不得让他们升迁的。

    但是杨思忠从来不会这样,遇到这样有才能的属下,他都能向朝廷推荐。

    以至于现在京师都说,杨思忠这位大银台把整个通政司有才能的都派出去,剩下的庸碌之辈。

    罗万化这么一想,也觉得这位大银台,确实是担任吏部尚书的最好人选。

    有这样的人在吏部,何愁大明人才没有出头之日?

    “那子霖兄准备和高阁老说吗?”

    苏泽点头说道:“我已经和师相说了,但是吏部尚书的人选也并非师相能决定的,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罗万化想想也是,这样的重要职位,除了能力之外也要考虑政治影响。

    杨思忠和高拱关系不错,但也算不上是完全一派。

    当然,高拱的门徒弟子中,也还没有能有资格担任吏部尚书职位的。

    杨思忠愿不愿接下高拱的橄榄枝,继任他成为吏部尚书,这也是未知的事情。

    但是浅窥了一下高层的政治动态,也让罗万化微微有些兴奋。

    原来在苏子霖眼中,乱花迷人眼的朝局就是如此简明的嘛?

    也难怪他总能让人支持他的奏疏,做下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

    三月二十一日,高拱请辞吏部尚书职。

    三辞之后,皇帝批准高拱辞职,紧接着就让吏部廷推首辅人选。

    到了这一步,大明官场就知道高拱任首辅是确定了。

    内阁首辅需要吏部组织廷推。

    廷推的时候,由三品以上官员及九卿、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等廷臣共同推荐人选,经皇帝批准后任命。

    高拱要做内阁首辅,就要经过廷推的程序。

    而作为吏部尚书,高拱是不能廷推自己的。

    所以请辞吏部尚书,就说明皇帝已经要让高拱做内阁首辅了。

    果然,吏部拟出了一份名单,其中除了高拱之外,剩下的都是陪跑的。

    皇帝很快就从名单中点了高拱的名字,高拱正式成为隆庆朝第三任内阁首辅。

    苏泽作为詹事府官员,也出席了高拱的内阁首辅任免仪式。

    司礼监掌印李芳,展黄绫诏,上盖“皇帝敕命之宝”,这是皇帝册立皇后和太子时候所用的玺印。

    从这点上看,明代中期以来,内阁首辅确实有宰相的地位。

    高拱身穿大红官袍,接旨的时候触地三次,这是简化的“三辞三让”仪式。

    紧接着李芳又拿来皇帝御赐的首辅信物。

    鎏金铜符是出入皇宫的通行证,不过首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