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吃空饷的京营 (第2/3页)
了了之。
京营商议了半天,最后还是抱有侥幸想法的占据了大多数。
没办法,现在又不是乱世,京营的人也就是混一口铁杆庄稼的,他们还能真的造反不成?
九边距离京师可是很近的,宣府大同的戚家军连蒙古人都能打败,别说京营这帮乌合之众了。
所以最后京营商议的结果,严令各级千万不能让武监生抓到把柄,把挂职这三个月糊弄过去。
夏忠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三里屯卫所担任总旗的。
夏忠孝虽然也是世兵子弟出身,但是他家里是边镇卫所军官,和京营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简单的说,京营还是铁杆庄稼的世兵制度。
但是边军为了保证战斗力,已经无法再使用世兵制度,所以也采取了兵制改革。
简单的说,九边体系的军官还保持世袭,但是士兵缺损后都会花钱补充招募,这被称之为镇戍制。
夏忠孝的父亲还没阵亡的时候,就经常听父亲说起京营的世兵。
京营的士卒不需要顶着天寒地冻出城作战,每个月都能够领到足以温饱的粮食。
京营的军官更是不用操练武艺,生下来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夏忠孝对于京营向往已久,虽然他也觉得这有点不对,但是他来武监读书,不也为了更好的生活吗?
没人天生就愿意在边境厮杀,谁不想要留在京师过好日子?
而刚刚到三里屯卫所的时候,夏忠孝也对这个卫所有着极好的第一印象。
卫所的军营维护的不错,武库内的装备也是齐全的,他所在的卫所还有一支骑兵小队,战马也养的不错。
除了卫所的士兵军纪涣散,对于操典不熟悉,精神状态有些散漫之外,三里屯卫所也和他老家的卫所差不多。
看来武监内京营吃空饷的都是谣言啊!
夏忠孝心中也安定了一些。
在挂职之前,武监内有过传言,说是朝廷要对京营进行改革,武监生就是朝廷用来对付京营的。
但是现在看来,京营也没有那么不堪。
大家都是明军袍泽,夏忠孝也不想要做兵部的刀刃,对着京营卫所下手。
卫所张百户对夏忠孝也极好,他到任就拉着他吃酒,但夏忠孝谨记李如松在临行前的教导,坚决不肯赴宴。
虽然第一印象很好,但是夏忠孝还是按照自己在武监所学的操典,对自己旗下的士兵进行了操练。
武监生来挂职,就是为了实战练兵的。
所以按照兵部的要求,所有挂职的武监生,在挂职结束之前,都会由兵部官员进行一次考核,而这次考核也会计入学生的评价中,影响毕业后的最终授职。
就算是不为了个人前途,夏忠孝也不想给骑兵二班丢脸。
于是夏忠孝拿出十二分的力气,学着当时教官的样子,对旗下士兵进行了操练。
这次操练的结果让夏忠孝不太满意,这些士兵怎么这么不经操练?
不经操练也就算了,怎么连基本的操典都不会?
他们这些九边的世兵子弟,从小就在卫所长大,就是不懂操典,军令也都是熟悉的吧?
而且这些士兵如此散漫,哪里像是士卒?
但是夏忠孝很快也放下疑心,自己刚刚入武监的时候,表现也不好,只要坚持几天就行了。
接下来夏忠孝兢兢业业的操练士卒,可是士卒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不少士卒以病假等名义请假出操,而自己的上级,三里屯卫所的张百户却都批准了。
夏忠孝眼看着出操的士卒越来越少,心情越发焦虑起来。
也是在三天前,夏忠孝冲进了营房,发现这些请假的士兵逃避出操,躲在军营中赌钱。
这下子可把夏忠孝气得半死,他下令对这些士兵执行军法,但是依然没有人动手,气的夏忠孝只能自己动手打了军棍。
夏忠孝本以为,执行了一次军法,杀鸡儆猴之后,旗下的军纪会好很多,不会再有人请假。
但是次日,军营中的士兵跑了大半。
夏忠孝跑到上司张百户那边,请张百户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