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5章 再苦苦百姓 (第2/3页)

称之为清流,但被当做权臣的刀子,狂吠的疯狗。

    考成法之后,科道虽然有了考核指标,但是行使弹劾监督权也更加严谨了。

    如今的言官,就像是藏在树林里的毒蛇,平日是不出手的,一出手就是致人死地。

    比如这次马政的事件,科道就搜罗了详细的证据,又利用报纸舆论造势,一举就落下了朱大器这个太仆寺卿。

    这样的六科都察院,反而更让群臣畏惧。

    而结果是,六科都察院的言官御史们,整日都在京师奔波忙碌搜集线索。

    前几天还传出,刑科给事中沈束,为了调查民间冤案,乔装成讼师寻访百姓,扳倒了刑部和大理寺两名五品官。

    是啊,时代不同了。

    苏泽又说道:

    “未来朝廷要防备的,不是地方官府不做事,而是怕他们乱做事。”

    “闵清开了一个坏头,如果他还能蒙蔽陛下获得嘉奖而不受惩罚,日后效法他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所以必须要惩戒闵清这样的人!”

    基础已经打好了,苏泽预测接下来的大明,必然有一段狂飙的发展期。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稳住车头。

    ——

    帅嘉谟从南京出发,很快就抵达了湖州府长兴县。

    东南之所以发达,除了沿海之外,便利的水网也是重要因素。

    长江和太湖水系连通,连接了现在江苏和浙江的水网,形成一个巨大的商贸圈。

    湖州在太湖边上,是整个太湖水系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商贸发达。

    湖州主要的产业是丝绸。

    湖州商人也在丝绸产业下,形成了名为“湖商”的商人团体。

    近代中国早一批的资本家,就是诞生在湖州地区。

    其中湖商首领张静江,就在近代史上拥有特殊的位置。

    在这个时代,湖州兴盛的还有出版业和盐业。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发达的结果,湖州的藏书家很多。

    乌程凌氏,南浔庞氏,都是当世一等一的藏书家。

    乌程的凌家就建有一座九层的藏书楼,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唐宋古籍。

    盐业则是因为湖州在太湖水道的节点上,是江浙盐业分销的节点城市。

    乌程温氏也是著名的进士家族,其家族控制盐务,温氏也是湖州最大的盐商家族。

    帅嘉谟到任的长兴县,在湖州治下算是个中等偏下的县,本县多山,所以产业没能融入湖州的丝绸产业中。

    不过长兴县也有特殊的地方,本地矿藏丰富,有铁矿煤矿资源。

    同时长兴县也有茶山,所产的紫笋贡茶也是大明皇室最喜欢的御茶之一,从朱元璋时期就被定为贡茶。

    也许是打探到了什么风声,长兴县令贾静堂亲自迎接了帅嘉谟这个长兴县丞。

    帅嘉谟谨记自己老师黄骥的教导,面对贾静堂的试探全部都不接招。

    如果苏泽见到帅嘉谟,大概会发现他是一个阿斯伯格症的患者。

    阿斯伯格症是一种孤独症,它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但是阿斯伯格症患者没有语言障碍,但是会在某些方面拥有特殊的才能。

    帅嘉谟的特殊才能就是算学了,也因为他的阿斯伯格症,才让他一直坚持举报老家的丝绢税问题。

    这种近乎于偏执的执拗,在官场中人看来,大概是一种低情商没眼力劲儿的政治低能儿。

    所以刚到任的时候,长兴县令贾静堂对帅嘉谟还是很防备的。

    可过了几天之后,贾静堂也就懒得管他了。

    帅嘉谟实在是太怪了。

    他整日就拿着一本奇怪的书看,没事干就写奇怪的符号,可以一整天闷在衙门不出去。

    长兴县乡绅的宴请他一概回绝。

    更重要的是,帅嘉谟是孤身前来的。

    贾静堂原本也怀疑,帅嘉谟是来查账的。

    但是现在贾静堂也放心了,哪有查账不带师爷的?

    县衙这么多的账本,不带师爷能查清楚?

    所以慢慢的,贾静堂也就由着帅嘉谟去了,一个不管事,也不要分润好处的县丞,让贾静堂这位知县老爷十分的舒坦。

    贾静堂不把帅嘉谟当回事,那县衙其他人自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