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64章 战绩可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64章 战绩可查 (第2/3页)

的产物。

    在大明这个时代,效率从来就不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也没有那个私塾先生,要同时给几十号人上课的上课的。

    等到苏泽真的要给武监一大帮人上课的时候,他终于想起来发明了黑板和粉笔。

    但是让苏泽没想到的,是这项不起眼的随手发明,却迅速流行了起来。

    苏泽这才想起来,黑板和粉笔,在这个没有PPT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汇报和演示的工具。

    很快,在京师各大衙门中,都购置了黑板和粉笔。

    报馆里也有这样一块,这是罗万化用来演示排版的。

    不过今天沈一贯已经抓住了粉笔,他正在盘点这些日子,因为《会计录》即将出炉而倒在前夜的官署衙门。

    沈一贯一边写一边说道:“最惨的就是太仆寺了,因为马政的事情,太仆寺被科道弹劾了二十多次,从太仆卿到群牧监,已经有八名太仆寺官员递交了辞表,还牵连了户部、兵部多名官员。”

    苏泽忍不住问道:“所以,肩吾兄,你写在黑板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沈一贯所写的数字,名叫苏州码子。

    苏州码子其实也是一种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在东南地区的账房广泛使用。

    其实明代也已经有了阿拉伯数字的传入,这自然是元代留下来的。

    但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有过祖训,“一切文书禁用胡书“,苏泽自然也不方便在大明推广阿拉伯数字。

    很快苏泽就发现了苏州码子。

    其实苏州码子也挺好用的,它的记数方式和算筹对应,还有一套和算筹对应的运算口诀,可以结合算筹进行四则运算。

    于是苏泽干脆就推广起了苏州码子,如今大明的算学教材,基本上都是用的苏州码子作为数字符号。

    沈一贯说道:“这是下台的官员人数,这也是一甫兄让我统计的。”

    苏泽看了一眼罗万化,看来罗状元也被带坏了。

    今天是罗万化请沈一贯过来的,在这场风波中一直沉默的《乐府新报》,准备为这次的《会计录》风波来一次总结,盘点一下今日因为不合理开支而落马的官员人数。

    不得不说,罗万化是越来越会办报了。

    《乐府新报》是官报,所以在舆论战的初期不能下场。

    原因自然也简单,《乐府新报》这么大杀器的报纸,自然不能用来攻击其他衙门,要不然别的衙门都会有极大的恐惧感。

    甚至六科都察院也会不满,报纸如果成了弹劾官员的工具,还需要言官干什么?

    苏泽明白这个分寸,作为官报本来也不应该抢监察机关的工作,所以《乐府新报》在这次乱战中保持了缄默。

    临近《会计录》出世,罗万化实在是憋不住了。

    于是喊来沈一贯,对已经盖棺定论的案件来一个盘点,也算是最后蹭一把热度。

    不过苏泽倒是挺支持罗万化的想法的。

    这些官员都已经定罪,那报纸上报道的就是官方消息了,那总不能说《乐府新报》是政治斗争工具了吧。

    然后报道落马官员,这肯定是很有热点的新闻,无论是当官的还是百姓,谁都喜欢看官员落马的消息。

    沈一贯又说道:

    “光禄寺也黜了不少人,是违规祭祀的事情。”

    罗万化问道:“违规祭祀?”

    沈一贯点头说道:

    “天子立七庙,远庙为祧。光禄寺隆祭祧庙,去年多耗费了三万银元。”

    罗万化皱眉,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从春秋以来,儒家就制定了严格的礼法。

    礼法这东西,是对统治者神圣性的背书,即使是到了明代,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子七庙,就是说天子在祖庙中,只能祭祀七个祖宗。

    而剩下来的祖宗牌位,则要移到祧庙,也就是远祖之庙,这就被称之为祧迁。

    当然,也不是所有祖宗都要祧迁的,能被冠之以“祖”“宗”的皇帝,就可以“永世不祧”。

    罗万化忧虑的地方,就是因为嘉靖朝最大的一场朝争,也就是大礼议,就是关于祧迁的。

    嘉靖皇帝要将自己的生父移入七庙中,那就要将别的皇帝从七庙里迁出来。

    嘉靖皇帝迁出来的皇帝,就是仁宗朱高炽。

    果然,沈一贯低声说道:

    “光禄寺隆祭的,就是仁宗皇帝。”

    苏泽也叹息一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