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八十二章 巴蜀大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百八十二章 巴蜀大山 (第3/3页)

,到十五六岁能够写文章的学子,前后一共有三百人。

    张良需要与其余三名支教夫子一起教学。

    岷水的水流很清澈,张良时常站在这里望向南方,听说秦军就是从这里南下的,还听这里的县民说,去的秦军多,回来的秦军少。

    直到张良通过吕马童看到了江原县的县志,才知道秦为了南征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以前的张良也会像天下人那样去想,皇帝南征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换作别人或许也不会想着一统南方。

    可皇帝却这么做了,也有人说皇帝所作的是错的,更有说皇帝的行为会引起民愤,若不是有强大的秦军在,各地早就起兵复国了。

    张良又想到了那位在咸阳的公子扶苏。

    如果公子扶苏治理国家真的成功了,让大秦真的因此兴盛起来了。

    那么始皇帝所作的一切就会都成为正确,那么如今那些扬言要反秦的六国旧贵族就会是一个笑话。

    张良觉得楚地的项梁或许会是反秦势力中的一支力量,但对方确实也不是那么的强大。

    又或是齐地的田氏三兄弟,他们虽有势力却没有名望。

    “韩兄弟!”

    闻言,张良回头看去,见到了正提着鱼儿来的吕马童,他笑着道:“今晚做鱼吃,还得了一些蜀酒,一起痛饮。”

    “晚上还要准备支教的课业,不喝酒了。”

    吕马童还是面带笑容地道:“那就一起吃鱼。”

    张良道:“好。”

    蜀中确实是个好地方,等张良真正在群山环抱中的蜀中平原生活了一段时间,才觉得蜀中的生活是这么的宁静。

    这里没有六国旧民与旧贵族之间的恩怨,也没有往来各地一心要反秦的人,或者是那些沽名钓誉之辈。

    此地,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宁静得令人不想离开,这里的人们生活也很淳朴,虽说不富有,但却没有这么多的烦恼。

    在来蜀中之前,韩地还韩王的时候,张良小时候看过很多书籍,那时的书中所言,蜀地是一个十分不好的地方,这里不是人能够居住的地方,这里都是山林,种不出粮食,蛇虫众多。

    但如今看来,张良真的觉得这里是个福地,甚至在县志中,此地的粮食收获颇丰,是秦设置在蜀地的粮仓。

    蜀郡下设县,县内有分乡,每一乡有三老主持耕与生产,收田赋的啬夫,负责治安的游徼。

    秦在蜀中的治理基本上延续着商鞅之后的治理方式。

    夜里与吕马童吃鱼的时候,又听吕马童说起了来年就要考试了,不出意外过了这个冬天消息就会送入蜀中。

    接下来的时日,张良继续了解着秦治理下的蜀中,有着织蜀锦的织锦乡,有着造车的车官乡,拥有最多盐井的盐井乡。

    秦军掌握着蜀中的五尺道,这是抵御西南夷的要道。

    蜀地不仅仅不是中原人口中的流放之地,这里反倒是一片富庶乡,富庶的令人啧舌称奇。

    张良的心中暗叹,这个天下真的很大,这个天下大到有八百里的秦川,还有八百里的巴蜀大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