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巴蜀大山 (第2/3页)
泡,张良也好不到哪儿去,顶着着凉的高烧一路来到了县里。
这里的县令得知来人是一个军中的校尉与支教的夫子自然不敢怠慢。
抵达江原县的第二天,张良从病榻上醒来,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转头看去有一个老人家正在熬煮着药。
张良支起身体,看着这间竹子搭起来的屋子。
老人家笑道:“我们这里别的不多,就是竹子多。”
正说着,张良看到了地上还有一头肥硕的熊,这头熊黑白相间的皮毛正一起一伏,看这样是这熊是睡着了。
老人家道:“这熊不吃人,它们吃竹子,吃饱了就睡。”
张良还有些愣神。
老人家又道:“外面冷,家里暖和它就喜欢来屋子里睡。”
这头熊睡得死沉死沉的,感觉自己恢复了些许力气的张良走上前,观察着它。
老人家重重跺了跺脚,想要驱赶它,它依旧睡得很死,浑身皮毛依旧一起一伏,只是稍稍挪了挪它的爪子。
这熊实在是太大了,老人家又拽不动它,只能任由它在这里睡着。
张良披着外衣走到屋外,看到了蜀中的雪景,以及远处的深山,雪已经停了,却还下着雨水。
坐在屋内还在挑拣着药材的老人家,低声道:“我们这蜀中呀就是雨水多。”
张良看到了在云雾中的深山,再看自己的衣着,以后都会蛰伏在这群山之后,换了一个身份继续活着。
张良自问没有忘记反秦复国的大计,可如今的形势依旧很困难。
当然了,张良觉得复国很难,需要等待时机。
难道对公子扶苏来说,治理这个天下不难吗?
当初进入函谷关时,张良心中也想去问问那个在咸阳的公子扶苏,问问他要如何治理这个巨大的国家。
秦这个国家很庞大,对公子扶苏来说,治理国家又何尝不是一个大难题。
其实大家的处境也都一样,张良觉得公子扶苏面对治理国家这个迫在眉睫的难题,比起自己,也好不到哪去。
今天,吕马童带着江原县的县令前来探望,还带来了糯米。
在庶民眼中,吃糯米能够治病也能够驱赶不幸。
回想着以前的种种,去过潼关之后的张良想起了一件事,他想起来了在潼关县无意间听到的一句话。
那句话叫做要好好吃饭。
其实在面对秦军搜捕的这么多年来,张良确实好久没有这么安静且安心的吃饭了。
吃着口中的糯米,张良看到县令递来一张纸,纸张所写的便是支教令,而且还写了韩远的名字。
秦对支教的夫子还是有限制的,每一个支教夫子都会被县令监督。
但支教夫子也可以检举县令,包括吕马童这个校尉也是可以监督县令与支教夫子的。
张良在支教令上盖了手印,从此就是这里的支教夫子,名叫韩远。
休养了半月之后,在江原县人们议论中的体弱夫子终于出来支教了。
江原县适龄读书的孩子并不少,从十岁开始蒙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