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章敬 (第2/3页)
态度。
譬如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再或者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这些话也都是老夫子所教的,有时衡也很感慨,外面的很多人说关中学子只学墨家与法家。
其实,反倒是叔孙通老夫子是很在乎孔子学说的。
外界的种种偏见,在老夫子以前的书信中,足可见一斑。
用了饭之后,公子衡与章敬一起回了学舍。
这里的孩子都养成了午睡的习惯,每天的饭后都有一个时辰是用来午睡的,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睡着。
倒是钟声响起,大家才会醒来提起精神听课。
这位夫子所讲的课其实是衡早就学过的,他所学虽说还不能超过章敬大哥,但也超过同龄孩子很多了。
这并不是因自己天赋如何,衡觉得自己是天赋最差的孩子,是老夫子眼中最笨的弟子,就因为章敬大哥差太多了,老夫才会说我是他教过最笨的孩子。
至于自己超过同龄人的学识,那不过是勤能补拙,受学的年纪比同龄人早,有些学识早在高泉宫就由父亲教过了,父亲也教过一些老夫子不会教的学识。
章敬大哥除了写不好字以外,一切都很好。
到入夜时分,张良随吕马童已到了关中的南山,过了南山就入蜀中了。
张良很好奇,吕马童一个校尉却总是形单影只的。
在南山的县府休息时,张良听到了一个消息,明年的秋季就会进行考试,在咸阳城进行一场声势巨大的考试,选拔天下人才。
吕马童道:“你怎么不去试试?”
张良摇头道:“我没那个本事。”
“你们这些夫子总是这样,总是将支教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就连这么好的机会都会放弃。”
听对方这么说,张良看着眼前的明灭不定的油灯道:“这样的支教夫子有很多吗?”
吕马童道:“当然有很多,所以你们是最受人尊重的。”
这一点,张良确实感受到了,就连这里县府内的人,他们对吃这么多粮食的吕马童没什么好脸色,因为他这个校尉实在是太能吃了。
反倒是自己这个支教夫子,在这里受尽优待,生怕自己吃不饱。
张良将自己的一碗稠粥也端给了吕马童,道:“我吃得不多。”
“多谢。”吕马童端着碗又吃了起来。
张良又看着张贴在县府内的告示,这又是一份写着节气以及这个季节的秦律,在秦律的细致管教下,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与节气有关,也与秦律有关。
说来,这一次他张良不过是从函谷关入关,匆匆看了一眼与外界不同的关中风光。
张良回想着在潼关城见到的孩子们与那些人们,真要说关中的人与外面的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希望。
那些人眼中都有着希望,而外界的人多少显得有些凋敝且神色麻木。
只有关中人们的生活,才是有希望的。
张良也见到了三川郡的繁盛,其实公子的目光远远不只是在关中,公子肯定要治理的天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