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接替别人的人生 (第2/3页)
越多,张良的破绽就越多。
王馀陪着张良走到三川郡的城外这才停下脚步,面向对方道:“韩远是一个十分有毅力的人,即便是经受着病痛也会继续支教,教导一地的孩子,不过按照文书上的调令,我另派人去接替了韩远原本在鲁地支教的学舍,你去蜀中。”
张良行礼道:“多谢。”
王馀送别张良。
因张良在诸多反秦人士中,这人没做过什么害人的事。
至于沧海君的死,是士为知己者死,痛惜且愧疚是张良他自己。
王馀来到三川郡之后,听了很多有关张良的事迹,因当年韩国公子韩非与张良的关系,其实在如今的韩地人们心中,张良虽非圣贤,可在当年韩地的旧人中,张良颇有名望。
回到三川郡的郡城内,王馀回到了夫子院,见到了在这里的郡守吴公,向他禀报着余下的支教事宜。
离开三川郡之后,张良坐着一驾车终于要进入关中了。
进入关中之后,才能入蜀中。
坐在同为三川郡乡亲家的牛车上,张良轻声咳嗽着。
赶牛的老汉问道:“你的脸色怎这么差?”
在寒风中,张良也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模样,他道:“我自小就多病。”
张良讲话时也带着浓重韩地乡音,所以赶牛的老汉热情地帮忙了,他道:“这两年官兵每隔三五年就会迁民,如今的三川郡老人越来越少了。”
闻言,张良颔首。
大秦的丞相李斯一直想要分化六国的旧民以加强郡县制的统治,这些事张良都看得明白。
正值雪后最冷的天,今天的函谷关口却没有太多的人。
来到函谷关下,张良看到了自己的画像,现在的自己比画像中更加消瘦,进入关内却没有多余的盘问。
张良说出了韩远的名字与籍贯,有着支教夫子才有的身份验传,很快就放行入关了。
驾着牛车的韩地老汉也只能送张良到这里。
望着这天下最险要的关隘,当年埋骨在这里六国兵马,多得数都数不清。
张良走过函谷关,一路沿着河的上游走,前方还有不少人也是刚从函谷关走入的,传闻中的关中是否真的这么好,还要亲眼看过才知道。
到达潼关的时候,已是夜里,因城门紧闭,城中宵禁,张良也只能在城外过了夜。
在城外的店家找了一个马厩住下,张良见到了一个穿着甲胄的年轻人,年轻人正吃着肉。
对方也见到了张良,笑着道:“哪里人士?”
张良礼貌地行礼道:“三川郡。”
“我叫吕马童是北地军中校尉。”
闻言,得知眼前的这个人是秦军,张良不得不警惕起来,但神色依旧保持如常,坐在马厩内干草上,准备休息。
“你是支教的夫子?”
刚躺下的张良又抬头看了对方一眼,又见到自己包袱中露出的纸张一角,稍稍点头,没再多言。
只不过刚闭上眼不久,一股肉的香味就飘入鼻腔中。
张良再睁开眼就见到了一个大羊腿放在眼前,再见到带着一脸笑容的年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