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一百七十九章 再遇张良 (第1/3页)
深夜时分,田安又自语道:“公子要当皇帝,既要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天下人着想。”
夜色很深了,田安又擦了擦灵位前的桌案,才回去休息。
第二天,天还未完全亮,田安就早早睡醒开始为今天的事忙碌了,尤其是和面的活。
当天完全亮堂,扶苏正在与夫人一起吃着早食,孩子刚出生,夫人还很虚弱,需要王婆婆悉心照顾。
快到午时的时候,公子就坐在高泉宫内,忙着国事。
按照往年来看,其实冬日里也没太多国事需要处置,各地的文书在这寒冬天也少有送来咸阳。
偶有国事,公子从来不会耽误,多数都会当天安排好,并且也会当天让人将文书送去各地。
公子扶苏的次子出生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咸阳城。
按照老秦人在秦律下养成的风俗,谁家发生了什么喜庆的事各家要祝贺通常也不会献上名贵的贺礼。
直到现在,秦人的婚嫁都禁奢靡之风,这种禁奢风气当然也包括生子。
频阳公自不用多说了,这位频阳公早就将频阳的老宅院送给了小公子衡,其实这也不算是送,应该说是一种继承。
当然也有人恭贺公子扶苏,整个渭南的人们都在为公子扶苏庆贺。
身在潼关的韩信就看到了这里的人们将一袋袋粮食放在了一间宅院前,这个宅院并不是很大,只是一直空置着,听说每隔三五天都有人在打扫。
每个人将粮食都放在这个宅院前,给的粮食也不多,各家也就一碗麦子而已。
韩信问了周遭的人,他们都说这是为公子扶苏庆贺。
白渠修好之后,青臂就有了一个漫长的假期,这个假期的长短取决于公子扶苏什么时候需要他去做事。
在休息的这一年间,青臂过着与寻常人家一样的生活。
“老先生,人们既然要为公子扶苏庆贺,为何不去咸阳?”
青臂听着对方带着乡音的话语,知道这人不是秦地的人,这年头潼关的人口越来越多,外人搬迁入秦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青臂解释道:“你来潼关多久了。”
韩信的模样看着也就三十岁还未到的年纪,衣着很旧,而且打着补丁,看样子生活也拮据。
“我来关中有四个月了。”
青臂点着头道:“你肯定不知道以前的潼关是什么样的吧。”
韩信摇头。
青臂已是有了孙子的年纪,他道:“以前的潼关啊,是很穷的,这里地处渭河边,每年秋汛或者是春汛,大水就会淹了潼关,生活在潼关的人每年能种的粮食那本就不多,还年年大水,好多人都不愿意留在潼关。”
“那时的潼关还不叫潼关,那时的华阴县也不叫华阴县,很久以前华阴县叫宁秦,那时的潼关也不过是宁秦县外的一个小村子,那时这里的人过着很困苦的生活,这些事你也可以去问这里的县丞司马欣,他当年就是在这里任职的。”
韩信望着潼关城坚固的城墙听着这位老人家的讲述,潼关乃至整个渭南,几乎就是人们靠着双手一点点建起来的,这里的人们用了十年的时间,整整十年的坚持,让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