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山坡 (第2/3页)
室等木结构建筑。他们穿行其间,看着那些陈列的、来自欧洲的望远镜、地球仪、羽毛笔和咖啡用具,可以想象,当年那些被禁锢在这座小岛上的荷兰人,是如何在这里,度过他们那既富裕又孤独的时光。
柳如烟在一个房间里,看到了一张复原的、东西方结合的宴会餐桌。桌上,既有日式的漆器碗筷,也有荷兰的代尔夫特蓝瓷盘和玻璃酒杯。
“太奇妙了,”她感慨道,“就在这座小小的、与世隔绝的岛上,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以这样一种小心翼翼的方式,进行着最早的、餐桌上的对话。”
下午,他们来到了充满了中国风情的区域。他们首先参观了日本最古老的孔子庙,欣赏了那些由中国工匠建造的、充满了闽南建筑风格的殿宇。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位于山坡上的崇福寺。这座由明末清初时期,从福建移居长崎的华人所建的寺庙,被誉为“第一唐寺”。当柳如烟看到那座被漆成朱红色的、充满了中国南方寺庙风格的宏伟三门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亲切感。
傍晚,他们来到了长崎的新地中华街,品尝了长崎最著名的特色美食——强棒面(ChampOn)和皿乌冬(Sara UdOn)。
强棒面是一碗汤汁浓郁、配料极其丰富的汤面,里面有猪肉、虾、鱿鱼、各种蔬菜和一种被称为“唐灰汁”的、独特的碱水面条。柳如烟尝了一口,那鲜美的、融合了山珍与海味的汤头,让她觉得无比温暖和满足。
“这碗面,就像长崎这座城市一样。”陆沉说,“将来自中国的烹饪技法,与本地丰富的食材,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第二天的行程,是关于“西风东渐”与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上午,他们来到了位于南山手地区的哥拉巴园(GlOver Garden)。这里,是多位在19世纪末,为日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做出杰出贡献的苏格兰商人的故居所在地。
他们漫步在一栋栋充满了维多利亚风格的、优雅的西式洋楼之间。从这些洋楼的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长崎港的美景。
他们重点参观了最著名的、也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洋楼——旧哥拉巴住宅。陆沉为柳如烟讲述了宅邸的主人,苏格兰商人托马斯·哥拉巴的传奇故事。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更是暗中支持维新志士,推翻幕府统治,推动日本近代化的重要人物。
而更让柳如-烟感动的,是他与日本妻子——蝴蝶夫人的爱情故事。传说,普契尼的著名歌剧《蝴蝶夫人》,就是以他们的故事为蓝本创作的。
柳如烟站在哥拉巴夫人曾经梳妆的镜子前,看着窗外那片她曾经日夜眺望的港口,心中充满了对这位女性命运的无限遐想。
下午,他们来到了哥拉巴园不远处的大浦天主堂。这座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教堂,以其优雅的哥特式风格和彩色的玻璃花窗,显得格外庄严而美丽。
而这座教堂,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它见证了“信徒发现”这一历史性事件。在德川幕府禁教的两百多年里,无数的日本天主教徒,被迫转入地下,成为了“潜伏基督徒”。直到1865年,一群潜伏基督徒,来到这座新建成的教堂前,向神父表明了他们的信仰。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
柳如烟站在教堂里,看着那束从彩色玻璃窗投射进来的、五彩斑斓的光,心中对那些为了信仰,默默坚守了数个世纪的人们,生出了无限的敬意。
在经历了连续两天的、关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探索之后,第三天,他们要去面对这座城市最沉重、也最无法回避的一段历史。
上午,他们来到了长崎原子弹爆炸中心地公园。
当他们站在那根标志着原子弹爆炸中心点的、黑色的纪念碑前时,整个世界,都仿佛瞬间安静了下来。1945年8月9日上午11点02分,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就在他们头顶500米的高空爆炸,瞬间摧毁了这座城市,并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
公园里,还保留着当年被摧毁的浦上天主堂的残壁断垣。柳如烟看着那些被冲击波扭曲的钢筋和烧得焦黑的石像,仿佛能感受到那一刻,人类所能制造出的、最恐怖的毁灭性力量。
接着,他们来到了长崎原子弹资料馆。
资料馆里,通过大量的照片、遗物和幸存者的证言,冷静而又客观地,展示了原子弹爆炸前后的景象。柳如-烟看到了一个在瞬间被气化的、印在墙上的人影;她看到了一个被高温融化、凝固在一起的玻璃瓶;她也看到了一个男孩,背着他已经死去的弟弟,前往火葬场的、那张著名的、令人心碎的照片。
整个参观过程,柳如烟都紧紧地握着陆沉的手,一言不发。她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悲伤与震撼。
而在资料馆的出口处,展出的,是关于当今世界核武器发展现状和裁军运动的内容。墙上,用多种语言,写着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们希望,长崎,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地方。”
离开资料馆,他们来到了不远处的和平公园。
他们看到了那座由长崎市民捐款修建的、巨大的和平祈念像。雕像的右手,指向天空,代表着原子弹的威胁;左手,水平伸出,代表着和平;而他闭上的双眼,则是在为遇难者祈福。
他们在公园的“和平之泉”前,停留了很久。喷泉前,刻着一位在爆炸中,全身被烧伤、在极度干渴中死去的少女,留下的一段话:“喉咙干得不得了,但水面上浮着一层黑油般的东西。我真的、真的很想喝水啊……”
读着这段话,柳如烟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在长崎的最后一晚,他们没有再去任何喧闹的地方,而是选择乘坐缆车,登上了稻佐山,去欣赏被誉为“世界新三大夜景”之一的长崎夜景。
当夜幕降临,山下的城市灯火,如同被打翻的、流光溢彩的珠宝盒,洒满了整个山谷和港湾。远处的女神大桥,在灯光的勾勒下,显得格外优美。
这片璀璨的灯火,与他们白天在资料馆里看到的、那片被夷为平地的废墟,形成了无比强烈的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