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5章 爱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175章 爱意 (第1/3页)

    当飞机从迈阿密的跑道上呼啸而起,将那片充满了阳光、浮华与拉丁节奏的土地甩在身后时,柳如烟感觉他们漫长而曲折的美国之旅,终于抵达了真正的终点。那对精巧的火烈鸟耳环,在她耳畔轻轻摇曳,仿佛还带着南沙滩的霓虹与海风。这一次,他们手中的登机牌指向南美大陆,似乎再无任何转圜的余地。

    “陆沉,”她靠在他的肩头,看着窗外无垠的云海,声音中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感慨,“我们的美国之旅,这次是真的结束了。我感觉我的大脑和心脏,都快要被这段旅程的丰富性撑爆了。”

    陆沉微笑着,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拿出新的“阴谋”,他只是温柔地帮她理了理发丝,柔声说:“是啊,结束了。辛苦你了,我的小土豆。接下来,就是纯粹的放松和探索了。”

    柳如烟安心地闭上了眼睛,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哥伦比亚的咖啡庄园和安第斯山脉的壮丽风光。然而,就在她即将沉入梦乡时,机长柔和的声音通过广播响起,但这一次,带来的不是坏消息,而是一个小小的、技术性的通告。

    “女士们先生们,由于迈阿密机场地面交通流量控制,我们的起飞顺序略有延迟。我们预计将在地面停留大约四十分钟。在此期间,您可以继续使用您的电子设备。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柳如烟睁开眼,无奈地笑了笑。陆沉则拿起平板电脑,开始整理他们这趟漫长旅程的照片和视频,他想为这段“往后余生”的美国篇,剪辑一个完美的收官纪念视频。

    他滑动着屏幕,一张张照片闪过:加州一号公路的悬崖落日,黄石公园的老忠实喷泉,新奥尔良的爵士乐手,华盛顿的林肯雕像,纽约的时代广场,阿拉斯加的舞动极光,波多黎各的彩色老城,迈阿密的装饰艺术……每一张,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柳如烟也凑过去,和他一起静静地回顾着。忽然,陆沉的手指停住了,他的眉头微微蹙起,陷入了沉思。

    “怎么了?”柳如烟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异样。

    陆沉没有立刻回答,他反复地切换着几张照片:一张是在新奥尔良法国人街听蓝调爵士,一张是在芝加哥的蓝调俱乐部,还有一张,是他们开着车,在中西部平原上听着乡村音乐。

    “如烟,”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种发现重要线索的专注,“我们这一路,听了很多音乐,对吗?我们听了爵士乐,那是城市的即兴与自由;我们听了蓝调,那是生活的挣扎与呐喊。但是,我总觉得,我们错过了一种声音,一种最能代表美国‘心脏地带’普通人情感的,最质朴、也最流行的叙事方式。”

    他看着柳如烟,眼中闪烁着一种熟悉的光芒:“我们听到的音乐,大多是作为城市背景的一部分而存在。但我们还没有去过一个地方,那里的音乐本身就是城市的主角,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全部产业。一个用吉他和歌声,来讲述关于卡车、啤酒、失恋、故乡、家庭和梦想的地方。”

    “我想说的是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风格,它是一种叙事体裁,是美国草根阶层的口述历史。它用最直白的语言,唱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我们探寻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自然……但我们还没有真正坐下来,去聆听这个国家最大多数的、沉默的普通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就写在一首首的乡村歌曲里。”

    他的手指,在平板的地图上,从佛罗-里达向西北方向滑动,最终,点在了田纳西州的心脏位置。

    “我想,在我们真正告别之前,我们应该去一趟‘音乐之城’——纳什维尔。去百老汇大街的HOnky-tOnk小酒馆里坐坐,去莱曼礼堂感受‘乡村音乐的教堂’的庄严,去大奥普里剧院看一场永不落幕的现场广播秀。这不算是开启新的旅程,而是为我们这部厚重的‘美国之书’,补上最后一篇,也是最有人情味的‘后记’——关于普通人的歌谣。听完了他们的故事,我们才算真正读懂了这片土地上的人。”

    陆沉的这番话,让柳如-烟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她瞬间明白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查漏补缺,而是对他们旅行主题的最终升华。从宏大的自然与历史叙事,回归到最微观的、关于个体的故事与情感。这最后一站,将让他们的旅程,拥有一个温暖而又完整的、关于“人”的闭环。

    “可是……我们的飞机……”

    就在这时,机长的广播再次响起,这一次,语气中带着更深的歉意:“女士们先生们,非常抱歉地通知大家,本架飞机的通讯系统出现了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复的技术故障。为了确保绝对安全,本次航班将被取消。所有乘客请携带好您的随身行李,返回航站楼。我们的地勤人员将为您安排后续的航班和住宿。我们对由此造成的严重不便,致以最诚挚的歉意。”

    机舱内一片哗然。陆沉和柳如烟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哭笑不得的宿命感。

    “看来,”陆沉摊了摊手,“就连飞机本身,都同意我的提议。”

    柳如烟彻底被这戏剧性的发展逗笑了,她摇着头说:“好吧,陆沉,我服了。这趟美国之旅,不把最后一块拼图补上,命运是不会放我们走的。纳什维尔,我们去!去听听美国人民到底在唱些什么!”

    于是,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已经飞向南美时,一条充满宿命感和黑色幽默的动态,让他们社交平台的评论区彻底“爆炸”。

    标题带着一种对命运的调侃——“最终补遗:当飞机也想让你听完这首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