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7章 亡灵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67章 亡灵节 (第2/3页)

开剧院区,他们顺道步行到了那个传说中的“世界十字路口”——时代广场。

    即使是深夜,这里依旧亮如白昼。巨型LED广告牌上,滚动的画面和绚丽的色彩,将整个广场变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数字海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挤满了街道,他们举着手机拍照,脸上带着兴奋和迷惘。各种卡通人偶、街头艺人、兜售小贩混杂其中,整个空间充满了喧嚣与骚动。

    “这里……好吵,好亮,好拥挤。”柳如烟被这股巨大的信息洪流冲击得有些晕眩,“感觉全世界的能量都汇集到这里了。”

    “这就是时代广场,纽约最肤浅,也最直观的一面。”陆沉将她护在怀里,在人群中穿行,“它代表着消费主义、信息爆炸和极致的繁华。很多人讨厌它,但你又无法否认,它就是纽约最著名的名片。”

    他们在广场中心的红色阶梯上坐了一会儿,像所有游客一样,静静地看着眼前这幅永不落幕的浮世绘。柳如烟想,也许只有在纽约,这样极致的喧嚣与繁华,才能和百老-汇的深刻艺术,在几步之遥的距离内,和谐共存。

    在纽约的第二天,他们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节奏——慢下来,去感受城市的呼吸。

    上午,他们走进了公寓楼下的中央公园。

    一踏入公园,城市的喧嚣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取而代之的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他们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看到了在草坪上晒太阳的纽约客,在湖中划船的情侣,以及载着游客悠闲走过的古典马车。

    他们来到了著名的贝塞斯达露台(BetheSda TerraCe),欣赏那里的“水中天使”雕像和精美的拱廊。拱廊下,一位街头艺人正在用大提琴演奏着巴赫的无伴奏组曲,悠扬的琴声在拱顶下回荡,充满了神圣感。

    柳如烟和陆沉靠在栏杆上,静静地听着,感觉整个身心都放松了下来。

    “真神奇,”柳如烟感慨道,“谁能想到,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中心,会有这么一片宁静的绿洲。它就像是纽约的‘暂停键’。”

    “这就是纽约的智慧。”陆沉说,“它在追求极致的速度与效率的同时,也懂得为人们留下一片可以喘息的空间。没有中央公园的纽约,是不完整的。”

    【中央公园太美了!感觉可以逛一整天!】

    【闹中取静,这才是大都市的精髓所在啊。】

    【陆总柳总漫步在中央公园,这画面就像电影一样美好。】

    下午,他们将时间交给了艺术。他们来到了第五大道上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

    这座 enCyClOpediC(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其馆藏之丰富,足以让人在里面逛上几天几夜。他们没有贪多,而是目标明确地选择了几个最感兴趣的展馆。

    他们首先走进了埃及馆,在那里,他们看到了整座从埃及搬迁而来的丹铎神庙(Temple Of DendUr)。这座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老神庙,被完整地安放在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中,窗外就是中央公园的绿树,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奇妙观感。

    “把一整座神庙搬进博物馆里,也只有美国人能干得出来了。”柳如烟惊叹于这手笔之大。

    接着,他们去往欧洲绘画馆,在那里,他们亲眼看到了梵高的《麦田与丝柏树》、莫奈的《睡莲》、伦勃朗的自画像……这些以往只能在画册上看到的传世名作,此刻就静静地挂在墙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晕。

    柳如烟站在梵高那幅笔触狂放、色彩激烈的画面前,仿佛能感受到画家内心那炙热而又痛苦的情感。

    “艺术是共通的语言。”她轻声说,“它能跨越时间和国界,直接触动人的灵魂。”

    【The Met!艺术爱好者的天堂啊!】

    【丹铎神庙!太壮观了!感觉像穿越了!】

    【能亲眼看到梵高和莫奈的真迹,此生无憾了!】

    一天的行程,让他们感受到了纽约的静谧与深度,与第一晚的喧嚣和华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天,他们前往曼哈顿下城,去探寻这座城市的权力与记忆。

    上午,他们来到了世界的金融中心——华尔街。街道狭窄,两旁高楼林立,阳光很难照射进来,给人一种压抑而严肃的感觉。他们看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那挂着巨大美国国旗的古典建筑,也看到了联邦大厅前华盛顿宣誓就任第一任总统的雕像。

    当然,最吸引游客的,还是那尊象征着“力量和勇气”的华尔街铜牛。无数游客排着队,抚摸着铜牛,希望能沾上一点财运。

    “这里的空气,都充满了金钱和欲望的味道。”柳如烟看着那些步履匆匆、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感慨道,“这里的一个喷嚏,可能都会影响全球的经济。”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陆沉说,“它和华盛顿的政治权力一样,共同塑造着当今世界。但在这里,一切都更直接,更赤裸。”

    然而,就在这个象征着财富与力量的地方不远处,却坐落着纽约最沉重的一处记忆——9/11国家纪念博物馆。

    当他们走进纪念广场时,气氛瞬间变得凝重。原本世贸双子塔所在的地方,变成了两个巨大的方形下沉式瀑布——“反思池”。水流从四周不断地倾泻而下,汇入中心的黑洞,仿佛永远流不尽的眼泪。瀑布四周的青铜板上,镌刻着近三千名遇难者的名字。

    柳如-烟用手轻轻抚过那些冰冷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段戛然而止的人生。她看到有人在特定的名字上,插上了一朵白玫瑰或一面小小的美国国旗。无声的悼念,却有着最强大的力量。

    广场上,还有一棵被称为“幸存者之树”(SUrvivOr Tree)的梨树。它在恐怖袭击中被严重损毁,只剩下一段焦黑的残根。但经过人们的精心照料,它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如今已是枝繁叶茂,春天还会开出满树的白花。

    “这棵树,就像纽约一样。”陆沉看着那棵顽强的梨树,轻声说道,“经历过巨大的创伤,但却以惊人的韧性,重新站了起来,并且活得比以前更坚韧。”

    柳如烟的眼眶湿润了。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伤痛,以及它那份不屈的、向死而生的勇气。

    【9/11纪念馆……看哭了……愿逝者安息,世界和平。】

    【幸存者之树,太有象征意义了。生命的顽强,城市的韧性。】

    【从华尔街的喧嚣到纪念馆的沉静,这对比太强烈了,让人思考很多。】

    离开纪念馆时,他们的心情都有些沉重。纽约,这座光鲜亮丽的城市,向他们展示了它最脆弱、最真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