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12章 老冤家带来的收获(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12章 老冤家带来的收获(求月票) (第2/3页)

个人被打得四分五裂,成为了碎肉。

    “夫人……”

    老叟惨叫一声,只是他的话,瞬间就被“青铜古钟”的轰鸣淹没。

    这一声钟响,让“天罗道宗”的几人,元神一颤,停住了动作。

    千分之一个呼吸的功夫,李云景抛出“万道琉璃炉”,“三昧真火”,汹涌而出,将八人困在火海之中。

    熊熊烈火,烧的众人的法宝、护身罡气,发出刺耳的滋滋之声。

    “小畜生,你找死!”

    老叟咬牙祭出底牌,一枚刻满符文的玉符,化作白光,穿过了火海,射向李云景。

    “定!”

    千钧一发之际,李云景取出“玉华天笔”,在空中疾书符文。

    漫天符文,化为了一个牢笼,与玉符相撞,竟然将老叟的杀手锏,圈住了一瞬间。

    而有了这一瞬间,李云景趁机欺身而上,远离了玉符,又突入了火海里面,对着其中的一人,刺出了一剑!

    “啊……”

    又一位“天罗道宗”的长老,被李云景斩杀于剑下。

    而这个时候,那玉符才在方才李云景待过的地方爆炸,震荡出来了一个百丈的深坑。

    剩下的七人在这股力量的余波之下,瘫倒在地,惊恐地看着李云景一步步走近。

    这个人竟然没有受伤?

    他怎么可能?

    那可是四阶的“爆裂符!”

    李云景脚踏“三昧真火”,衣袍猎猎作响,“青铜古钟”、“阴阳宝镜”悬浮在头顶之上,“五色神光”附在身上,整个人如同神灵,不可一世。

    “你们还有遗言吗?”

    他目光扫过瘫倒在地的七人,手中“阴阳五行天衍剑”轻轻一抖,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老叟挣扎着撑起身子,喉间涌上腥甜:“你不过是仗着法宝……”

    话音未落,李云景身影如鬼魅般掠过火海,剑锋点在他眉心。

    “阴阳五行天衍剑”迸发的五行之力瞬间摧毁其识海,老叟瞪大双眼,化作飞灰,在“三昧真火”的灼烧下,消散在火焰中。

    “你竟然敢和我‘天罗道宗’为敌!”

    “我们‘天罗道宗’不会放过你的!”

    “你这是在为‘神霄道宗’招惹祸患!”

    “你死定了!你的宗门,也要被你牵连!”

    “你现在放了我们,还来得及!”

    ……

    剩余六人肝胆俱裂,纷纷厉声大喝。

    不等李云景回应,其中一人突然祭出一柄黑色长弓,箭矢破空而来。

    竟然在这个时候,对李云景展开了偷袭!

    “想要杀我?”

    李云景不慌不忙,“阴阳宝镜”一震,挡在了前面,“当”的一声,把那黑色的箭矢,震荡了出去。

    “这不可能!”

    那个出手偷袭的人,一看没有效果,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要知道他混迹东海多年,每一次使用这件法宝,都无往不利,没有想到,竟然在李云景这里失手了。

    “有什么不可能!”

    李云景冷笑,双手结印,三道雷光,轰击向了逃跑的三人。

    “轰隆隆!”

    三人被神雷劈中,化为了飞灰。

    剩下的两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绝望。

    纷纷取出了“天罗道宗”的禁器,想要自爆,跟李云景同归于尽。

    “现在才拼死一搏,晚了!”

    李云景却比他们更快,“玉华天笔”在空中疾书,两个金色的牢笼,困住了这两个人。

    紧接着,“阴阳五行天衍剑”化作流光,“嗤嗤”两声,贯穿了两人咽喉。

    李云景收起法宝,打扫了战场,把“天罗道宗”修士的遗物,纷纷收集了起来。

    “咦?”

    正当李云景毁尸灭迹,准备离开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了,下方的地面,在战斗的余波中,露出了一个洞穴。

    “你们下来!”

    李云景传音对着“青云舟”上的三人吩咐道。

    很快,“青云舟”被于韵怡收起,三人降落了下来。

    三人崇拜的目光看着李云景,只是夸赞的话还未出口,李云景指着下方的洞穴说道:“我发现点好东西,咱们进去看看!”

    说话之间,李云景在周围,连连出手,布置了一个三里方圆的幻阵,足以遮挡这里大阵的余韵,让人短时间里面,无法发现这里的异常。

    “什么玩意?”

    于韵怡、吕若曦、付超三人都是一惊,这才发现,李云景已经进入了一个洞窟。

    三人相视一眼,也都跟着跳了下去。

    这个洞穴并不深,只有十丈左右。

    到了下方,众人才发现这里是一个地下石洞,空间非常宽敞,有一个十几丈的长廊。

    穿过了十几丈的长廊之后,众人面前,豁然开朗。

    这里竟然是一个洞府!

    周围都是玉石的墙壁,一排排书架,靠在墙边,无数的书籍,散发着书香之气。

    而在石洞的中央,则是一座丹炉。

    这座丹炉,可比李云景的“万道琉璃炉”大了三倍有余。

    丹炉上面布满了灰尘,显然是多年没有人用过了。

    而在石洞的角落处,还有一个泉眼在喷射灵泉,形成了一个三丈方圆的小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