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起义 (第2/3页)
。
教兵们以“供奉无生老母”,“支援义军”为名,踹开商户和富户的大门,金银细粮一扫而空,美其名曰“劫富济贫”,实则大半流入头目私囊。
稍有反抗,便被打为“清妖细作”,当场格杀。
乱兵之下,寻常百姓之家亦难以幸免,米缸里的最后一点存粮,院子里的菜和牲畜,往往也被搜刮而去。
“济贫”?
贫者所得,不过是白莲教教众们从抢来的粮食中施舍的一碗薄粥,还需磕头谢恩,感念“明王”慈悲。
他们的确攻下了城池,却无心也无力治理。
不组织生产,不安抚流民,不建立秩序。
县衙被焚毁,账簿被撕碎,留下的只有一片混乱。
白莲教的大小头目们纷纷沉浸在“开府建衙”的骄傲自满之中,忙着争权夺利,瓜分战利品。
他们的起义,只不过是生怕华夏政权真的抢先一步灭清,他们就失去了在新朝争功夺位的资本,他们想通过主动造反来显示力量,以期未来能与华夏政权平起平坐,或讨价还价。
而非为了百姓有活路。
他们比官府更凶残,比土匪更无序,他们带来的不是关外的那片华夏那样的真正王化,而是彻头彻尾的劫掠。
康熙这次已经没那么多精力去震怒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无力感。
关外之敌尚且未平,江南腹地又起烽烟,盛世之下何以至此?
然而康熙还是发挥了他应有的水平,立即从江西,浙江,安徽等邻近省份调遣绿营精锐。
“胤禵。”
“儿臣在!”十四阿哥胤禵出列跪倒。
“着你为抚远大将军,总制江南诸军,赐王命旗牌,可便宜行事,给朕扑灭这把邪火!要快,要狠,不留后患!”
康熙斩钉截铁道:“江南乃国家财赋根本,断不容有失!所需兵员粮饷,周边各省全力支应,敢有推诿迟延者,以贻误军机论处!”
“儿臣领旨!定不负皇阿玛重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