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封锁 (第2/3页)
开始备战。
朝廷那边唯一掌握的就是翻出来了戴梓昔日进献的图纸,然而,殷灵毓这边,枪械在半年前获得了突破,戴梓接触到弹簧击针这些东西后一发不可收拾,安稳下来就一直在研发。
虽然量产仍需时日,但技术储备已悄然将清廷远远甩在身后。
所以朝廷很清楚的知道,打不过。
而且华夏又不是只有各种枪,他们还有手雷,有地雷,破虏炮也未能得到有效仿制,毕竟他们连一个残破的参考样本都没得到过。
康熙只能依旧靠大军与华夏政权沉默的在盛京一带对峙。
本就紧张的财政形势越发糟糕。
殷灵毓埋头民生发展。
土豆玉米红薯,水稻高粱南瓜。
但凡是东北这片黑土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她都搜罗了起来。
华夏政权在开春化冻之后,全心全力开荒种地。
关外黑土肥沃辽阔,但荒芜异常,百姓和战士们不得不用更多的精力除去灌木杂草,平整出开阔的土地。
但田间地头,不再有旗田与民田的界限,只有忙碌的,期盼丰收的身影。
与此同时,各地那些新建起来的工厂,工坊也全力运转,织布的织布,挖煤的挖煤,哪怕冬天过去,可还有来年,尤其是华夏之中最先进的兵工厂,也是大量需求煤炭做燃料的。
兵工厂包括炼铁造枪也包括烧制水泥,打铁用的是从山洞里搬出来的蒸汽机,戴梓的一个徒弟正带工匠们按殷灵毓给的方向,试图造铁轨和火车。
现在地盘大了,很多东西的来源已经不必再依靠系统商城,比如铁矿,现在也是坐拥了不少。
而这还是殷灵毓知道,这里有油田,但她现在还不到时候和技术,能去开采利用的前提下。
东北的资源与物资,丰厚,慷慨,源源不绝。
加以科学的利用,足以供出一个强大的国家。
夜校的灯火也成了根据地夜晚最常见的景象,殷灵毓组织人手编写的拼音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