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6章 税收到了皇帝头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106章 税收到了皇帝头上 (第3/3页)

  “如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

    至少徐阶这样的大地主,就很难产生了。

    朱元璋质疑道:“若他们将土地置于其他人的名下呢?”

    马钰说道:“那就看皇帝能不能掌控住军队了,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土地确权。”

    “谁名下的地就是谁的。”

    朱标追问道:“那如果他假装分户,把兼并来的土地给儿子呢?”

    马钰笑道:“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他活着的时候还没什么,等他死了几个儿子就各论各的了。”

    “这一点想必陛下应该能明白。”

    朱元璋脸上浮出一抹悲伤,他太了解了。

    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件悲伤的事情。

    小时候他们村子里有两个刘姓地主,看姓氏就知道是兄弟俩。

    朱元璋一家给刘二家当佃户,后来父母相继亡故,他就想问刘二讨要一块荒地安葬。

    只是被拒绝了。

    幸好刘大是个心善的人,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安葬父母。

    那个哥哥叫什么来着?

    嗯,好像是刘继祖。

    这么大的恩情,咱还没报答呢。

    回头派个人去找找他,必须得给他封个侯作为奖赏。

    只希望他们一家躲过了战乱还活着。

    刘继祖兄弟就是典型代表,同一个村子的亲兄弟俩,利益方面其实分的是很清楚的。

    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去兼并别人的土地。

    更不可能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所以分家了就是分家了,家分开之后力量也就分散了。

    朱标也恍然大悟,说道:“这就相当于是推恩令,一旦分家力量就分散了。”

    马钰颔首道:“可以这么理解。”

    “不过阶梯性收税非常复杂,以现在的衙门职能是做不到的。”

    “必须得扩充职能,最好组建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此事。”

    一直旁观的马皇后插话道:“但建立这么多机构,得需要很多钱粮。”

    “朝廷的财政是否能负担的起。”

    朱元璋接话道:“不打仗是没问题的。”

    马钰说道:“现在所谓阶梯性收税,其实只是针对土地,并不需要建立多么庞大的机构。”

    “财政是能负担的起的。”

    “等到天下安宁,百业兴旺之后,税收也会变多。”

    “其实唐朝鼎盛时期,商业税已经超过了田税。”

    “宋朝的富余,大头也是商业提供的。”

    “等大明百业兴旺起来之后,商业税会越来越高。”

    “到时候朝廷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充专业的官僚机构,管理整个国家。”

    “都是一步一步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仅仅是把框架搭建起来,就得三五十年的时间。”

    马皇后这才放心的道:“那就好,记住欲速则不达。”

    朱元璋却是另一个感受。

    三五十年?

    换成以前他肯定会说,什么玩意儿就需要那么多年?

    咱要在死之前,将所有东西都弄好,给子孙留一个完整的国家。

    但现在吗。

    三五十年也不算太久,咱起码还能活二三十年,然后标儿接着干。

    两代人将基础打牢,足够了。

    接着众人顺着马钰的思路继续讨论,逐渐将财税制度的框架给搭建了起来。

    放在二十一世纪,这个框架连业余都算不上。

    但在大明,绝对是同时期最先进的制度了。

    而且这真的只是一个框架,细节方面需要专门的官吏去填充。

    而且还预留了很多升级的空间。

    等将来条件达到了,可以直接将新法条添加进去,而不是对整体进行修改。

    在朱元璋等人看来,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马钰脑海里,确实有一整套非常先进的制度。

    否则这种前瞻性就无法解释。

    同时他们也终于理解了,之前马钰为何总说他的想法太先进,反而不适合这个时代。

    就算说了他们也无法理解。

    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又聊了一会儿,马钰觉得说的已经够多的了,得留点时间给他们消化。

    于是就借口精力不济告退。

    朱元璋尽管很想继续谈下去,但见马钰不停的打盹,也只能放他离开。

    朱标亲自推着车,要送他们一段。

    目送他们离开,朱元璋就大笑了起来。

    马皇后说道:“这下你可以放心了吧。”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咱高兴可不只是因为马钰的政策,更多的是为了标儿和樉儿。”

    “刚才他们三个聊的经济建设,咱根本就听不懂。”

    “可是他们两个能听懂,还可以和马钰讨论,咱后继有人啊。”

    马皇后也高兴的道:“是啊,这一年多标儿和樉儿的变化是在太大了。”

    “现在想想,我都不敢相信,这一切多亏了钰儿啊。”

    朱元璋表情不自然的道:“那也是咱的种好,弄两个庸才他能教的出来?”

    马皇后失笑道:“是是是,都是你这个当爹的功劳。”

    “对了,之前老三老四和老五也想跟着他学习。”

    “尤其是老五,整天都在念叨这事儿。”

    “你看是不是让他们多和钰儿接触接触?”

    朱元璋颔首道:“不得不说,经济一道上马钰确实独步天下。”

    “让老三他们跟着他学一学没坏处。”

    “至于老五,他非要学的话就去吧,咱还能打断他的腿不成。”

    马皇后知道他死要面子,能这么说已经很不错了,就说道:

    “那行,过几天我就让他们去找钰儿学习。”

    朱元璋提醒道:“事先和宋濂沟通好,免得这老头多想。”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道:“本以为天下一统后,事情就能少一些。”

    “没想到麻烦事情更多了。”

    “现在正是敏感时刻,不能让宋濂那边出了问题。”

    马皇后面色也凝重起来:“财税贪腐问题,你准备怎么处置?”

    朱元璋脸色一冷:“杀,必须要将这股歪风邪气给遏制住。”

    “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开头地基打不好,房子就不会牢固。”

    马皇后满脸不忍,却也知道他说的是正理:

    “也好,希望经历过这一次,他们能长些记性。”

    朱元璋寒声道:“一次不行就两次,总能杀到他们长记性的。”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