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0章 千头万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70章 千头万绪 (第2/3页)

   而他家要面临的情况,堪称恶劣。

    不过有一点他还是听懂了,他担心的计官和儒家同流合污,完全是多虑了。

    因为现在大明的财税就是一群外行在管着,计官体系压根就没建立起来。

    这也意味着,内部很容易出问题。

    “都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现在才知道是为啥。”

    马钰笑道:“打天下和治天下都不容易,两者面临的问题也截然不同。”

    “你不是喜欢挑战吗,放心好了,以后挑战多着呢。”

    朱樉反驳道:“胡说,人活着就是为了爽,挑战也是为了爽。”

    马钰失笑道:“你小子理还挺多,那你就好好享受吧。”

    “接下来的挑战,保证你爽的哇哇叫。”

    ——

    调查财税问题,自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

    接下来就是等到结果。

    不过朱元璋并未因此就暂停针对儒家的动作,在接下来的一次征辟人才的考核中。

    他就点名批评儒生只知道之乎者也,不通实务。

    反倒是那些,说不清自己是哪家门徒的野路子。

    因为生活在最底层,更加了解民间情况,知道如何处理基本的民生问题。

    因此他将这次征辟来的儒生,大部分都判了落选。

    反倒是野路子们,基本都给予了相应的官职。

    这一波可把儒生们刺激的够呛,儒家出身的官吏纷纷上书表达了不满。

    朱元璋直接就一句话怼了过去,朝廷不需要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腐儒。

    与其在这里叫嚣,不如想想怎么让儒生们通俗务。

    还有人不服,说经验可以在工作中积累,给他们官职半年左右即可成材。

    对此朱元璋完全不予理会。

    见他没说话,部分人胆子就大了起来。

    上奏书表示,只要以圣贤思想教导百姓,让百姓都明大义,自然天下大治。

    朱元璋二话不说,将说这话的全部罢官。

    这一下群臣顿时就不敢吭气了。

    而且他们也察觉到了不对劲儿,不是说好的,皇帝开始倾向于儒家了吗?

    怎么一点都看不出来啊?

    不少人去找宋濂和刘伯温问计。

    刘伯温自然如之前那般,什么都不说。

    宋濂就不一样了,面对这些人的问题,他真的感觉很心累。

    如果不是修养不允许,他真想大声喊一句,你们是猪吗?

    不过气归气,事情还是要解决的。

    而且此事也让他想起了马钰。

    之前两人交流不欢而散,马钰的态度很明白,对目前儒家的很多情况都不满意。

    莫非是他和皇帝说了什么?

    再联想到他从自己家出去,随后就进了宫,不久后就出了这档子事。

    他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对此宋濂倒也没有生气,而是觉得无奈。

    在他看来,马钰先找自己谈,是对自己的尊重。

    自己没接受提议,他才去找皇帝反应的。

    这是符合礼节的,并非背后告状的小人行径。

    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无奈。

    关键马钰说的也没什么问题,有些儒生除了读书,确实啥都不懂。

    指望这种人管理好一方百姓,根本就不可能。

    相反,他还得感谢马钰。

    若真让这些人当了官惹出祸事,败坏的还是儒家的名声。

    与其将责任推到马钰身上,不如想想怎么改变目前的窘境。

    然而他也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

    所以面对那些来找他主持大局的人,他也只能表示。

    皇帝心意已决,大家还是齐心协力想想,怎么解决儒生不通实务的问题吧。

    他给出的建议是,儒生们可以在读书的空档,去衙门当一段时间的刀笔吏。

    然而他的这个提议,却让很多儒生无法接受。

    我们是清流,怎么能从事浊官的工作。

    部分儒生心中对他也生出了微词。

    你宋濂作为文臣领袖,怎么就不敢和皇帝干一架,让皇帝知道一下我们儒生是不好惹的。

    对此宋濂只感觉更加无奈。

    内心都不禁有些认同马钰的说法了,有些儒生太天真,太不像话了。

    不过气归气,他也并非什么都没做。

    第二天就上奏疏,学子们苦读数十载,非常的不容易。

    很多读书人,更是倾尽家族之力供养出来的。

    如果就此剥夺他们为官的资格,对他们来说实在太过残酷了。

    况且如今正是用人之际,能读书有所成的,都是佼佼者。

    就这样放弃他们,也不利于国家建设。

    希望皇帝开恩,能酌情考虑再给他们一个机会。

    这次朱元璋倒是没有再反对,而是顺水推舟的表示。

    只要你们能解决儒生不通俗务的问题,咱也不是不能用他们。

    至于怎么解决,大家一起想办法吧。

    什么时候想出来了,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