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3章 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3章 这小子看着不像好人呐 (第3/3页)

负责任,做事情比较讲究章法。

    其中两个人,见店里生意渐渐好起来,吴高一个人忙不过来,就主动帮忙。

    而且做的还非常好,没有出任何纰漏。

    其余几人虽然没有如他们这般帮忙,但也各自表现出了优异特质。

    比如有人特别重承诺,答应过别人的事情,哪怕别人都忘了,他们也会兑现。

    比如有人做事特别有规划,外出行侠仗义会提前计划好去哪,大致什么时候回来。

    如果有小队没能按时回来,他们会带人去接应。

    马钰依然只是默默的看着,将这些人的名字和特点记下来,依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没多久朱元璋就返回应天。

    这次他一回来就大动作不断,正式组建了三省六部衙门,并任命了中枢各级官吏。

    出人意料的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刘伯温竟然辞官了。

    关键是朱元璋竟然也批准了。

    更绝的是,俩月后刘伯温又官复原职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马上就明白了两人的想法。

    朝廷批量任命官吏的时候,也是党争最激烈的时候。

    刘伯温辞官就是不想参与进来。

    朱元璋同意他罢官,也有同样的意思。

    浙东系有两个领袖,宋濂和刘伯温。

    宋濂是虔诚君子,不会参与党争。

    能带领浙东系冲锋的就只有刘伯温了,他辞官浙东系群龙无首,就闹不起来。

    只能干看着皇帝按照自己的心意,将各个职务填满。

    马钰躲在角落里,默默的注视着这一切。

    结合前世的历史记载,推测每个人的每个派系的动向和选择。

    当然,也少不了朱樉给他分析个中深意。

    别看朱樉年轻,但在朱元璋的教导下,对这些勾心斗角门清。

    比马钰这个穿越者强了不知道多少个层级。

    不过马钰也在快速成长,每天都感觉比昨天的自己要强上许多。

    这期间,朱元璋没有再找马钰去讲课,也没有提人口和土地制度的事情。

    不过他时不时的就会给群臣布置任务,让他们剖析汉唐和宋元相关制度的得失。

    显然是在疯狂的收集相关资料。

    马钰丝毫不着急,每天按部就班的学习,过上几天就去宫里给马皇后请安。

    这期间马皇后老家那边也将一份族谱送到,马钰正式成为了马太公的继承人。

    为此马皇后又赏赐了许多财物。

    群臣得知消息,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都再次送上礼品。

    这次马钰的应对就非常轻松自然得体,既不得罪人,也没有任何失礼之处。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洪武二年,刚开年朱元璋就大动作不断。

    首先是颁布了正式的大明律,比起最初的版本,这一版删除了许多严刑苛法。

    但总体来说,依然偏严厉。

    毕竟,主导这部律法制定的是李善长。

    说到底,朱元璋还是信任他的,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两人的思路也相近。

    然后没几天,又颁布了礼法制度,还命宋濂兼修元史。

    这期间也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倭寇侵袭山东沿海地区。

    朱元璋只是命沿海官吏坚壁清野,同时派出一支偏师随时支援各地,将登陆的倭寇驱逐下海。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什么事情都没有一统天下重要,不值得为了倭寇拖慢速度。

    听到消息,马钰恨的目眦欲裂,心中暗暗发誓,这一世必须灭了小日本。

    否则老子踏马找个尿盆一头扎进去淹死。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忽然下令,让远在山西的常遇春火速回师北平。

    并且还将李文忠从福建调到北平为副将。

    原来是北元见明军主力进入山西,盘踞在大宁的也速和盘踞在辽东的纳哈出蠢蠢欲动,准备伺机夺回故都。

    一旦他们的计划得逞,恐怕一统大业又要起波澜了。

    也难怪朱元璋会如此着急。

    马钰也一直在关注着北伐军的消息,得知这个动向也不禁兴奋起来。

    连对倭寇的愤怒都暂时放下了。

    如果历史大趋势还没有变动的话。

    那么接下来最让汉人热血沸腾的一战,也是属于常遇春的最高光时刻,就要开始了。

    出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