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8章小叉车里的大学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528章小叉车里的大学问 (第2/3页)

型机,配备激光导航和PLC控制系统,定位精度达±50mm。中国叉车的控制系统仍以继电器逻辑为主,缺乏自动纠偏和故障诊断功能。就是说,中国的叉车就算是有人来操作纠偏,精准度也不如人家无人驾驶的。”

    “霓虹叉车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达IT7-IT8级,运行时平稳性更好。中国企业仍以普通机床为主,门架槽钢直线度误差超过0.3mm/m,导致叉车运行时晃动明显。”

    张自强辩解:“那是因为我们的数控机床不够多。他们的数控机床已经普及了。”

    只是他的声音也没有刚才那么有底气了。

    因为他知道,这就是产业链的问题。

    程时:“不单单是机床的原因。霓虹叉车要求超载25%时无倾翻风险,标配防倾翻保护装置和护顶架,而中国仅有少数出口产品配备。所以我们的叉车基本上超载10%就会出现失稳。霓虹满载且时速达到30km/h的制动距离≤6.5m。我们的叉车制动距离普遍超过8m。”

    “霓虹叉车设计寿命为10年或20000小时,而中国产品仅5-6年或10000小时。霓虹叉车平均无故障时间普遍超过2000小时,关键部件寿命达10000小时以上。中国叉车平均无故障时间不足1000小时,液压系统泄漏、变速箱异响等问题频发,维修成本比霓虹产品高40%。”

    “霓虹叉车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5%-8%重点投入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1%,主要用于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所以他们的拥有叉车相关专利超过2000项,而中国不足100项。”

    于大东听着都很沮丧:“就是因为机床和焊接还有材料吗?”

    程时说:“材料性能、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交杂在一起导致了现状。毕竟他们比我们早开始几十年,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生产链和标准体系,最开始还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援助。”

    “比如检测过程已形成系统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