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有必要吗 (第2/3页)
计于冷战时期,强调火力压制和远射程。与现代狙击更注重高精度狙杀和隐蔽性的理念脱节。
而且因为精度差,导致射手难以掌握高精度射击技巧,所以训练成本与效费比失衡。
陆文渊:“我知道很难,要不是因为有你,我也不会再次提出这个想法。”
兵工厂这么多年都不动85***,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比如85式缺乏专用高精度狙击弹,不是不想做,当时国内缺乏精密弹头加工设备和稳定***配方,无法实现狙击弹所需的一致性。
当时抄了大鹅的枪,却没有抄人家的狙击子弹。
大鹅原版的SVD配合7N1狙击弹使用,100米散布圆直径达可控制在3厘米以内。
后来人家改进了,可是因为大鹅自己的乱局,导致我们也没法继续抄。
国内军工企业曾尝试改进瞄具,来弥补短板。但因缺乏镀膜设备和抗振设计经验,未能突破技术瓶颈。
比如结构设计缺陷的改进。我们明知道原版SVD的枪管与护木刚性连接、木质枪托等结构落后,枪管会受护木形变影响产生振动,射击精度下降,但国内当时缺乏浮置枪管设计经验和数控机床加工能力,难以对枪管节套进行结构性改进。
可是技术上的摸索突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因为西方对我们实施的武器禁运,切断了高精度狙击弹、战术导轨等关键技术的引进渠道。比如85式改进所需的皮卡汀尼导轨加工技术就被列入《瓦森纳协定》限制清单。
程时犹豫了一下,说:“那改吧。不过这个改动跟重做也没有太大区别了。因为很多都要重新设计,得花很多钱。”
陆文渊:“这一次要你自己出钱来改,不会有人来委托你。”
程时的声音拔高了八度:“哈?!”
陆文渊轻叹:“你知道的,经费有限。同一时间,一种武器只能重点投向一个。既然决定研发88式小口径狙击步枪,从零做起,就暂时不会投入来搞85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