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门下 (第3/3页)
政事堂,谁就在政事堂占了多数,就能将自己的政策推行下去。
可以说,此时接替崔彦昭的人选,直接影响了大唐下一步的大方略。
本来,最开始,杨复光是完全站在卢携这一边的,道理很简单,他们杨家现在被田令孜打压,唯一的翻身机会就是拿军功。
现在你郑畋要抚,那军功何来?
可随着各方信息传来,杨复光渐渐认识到强行平叛已不现实。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这段时间义成、天平军的挫败,草军在兖、沂一带的壮大,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刚刚收到了一个绝密情报。
去年初就带兵南下南诏的高骈竟然大败而回,带下去的数万精锐,最后只有万人能回,可以说是大败特败,将此前获得的优势一朝丧尽。
这事高骈竟然一直瞒了三个月,后面还是西川那边的周从寓弄到了情报,才晓得了败战的消息,然后禀告给了朝廷。
所以这会朝廷诸公早就一片哗然,也就是这个时候,那南诏的新国主隆舜竟然派人来长安求和,并求娶大唐公主,愿做大唐的女婿,为大唐永守南疆。
不然朝廷对高骈的囚车早就发出去了。
可即便如此,由高骈出兵平叛的计划是彻底落空,甚至为了弥补西南疆的兵力不足,朝廷还需要再从中原各处调兵组建新军团。
如此的话,本就不占优势的中原战场,兵力将进一步被削弱。
这样的大局下,还谈什么剿呢?
所以,杨复光只犹豫了一会,就立刻改变了态度,决定支持王铎。
而他们杨家这一票,正是关键一票。
郑畋那边是有宦官撑腰的,那就是同在汴州负责转输漕运的西门思恭,这郑畋从小就被养在西门思恭身边,几乎是他半个儿子。
所以西门思恭那边必然会支持郑畋,但田令孜呢,又和郑畋的对头卢携是盟友,两人向来是狼狈为奸,所以在北衙这边,郑畋和卢携也是一人一票。
而现在,有了杨复光的支持,他们杨家开始投郑畋一票,如此王铎就能入主门下,尔后,郑畋一党将在政事堂中占多数,如此,招讨之争,招这一路线将暂时占上风了。
此时的赵怀安是一点都不晓得,赵六的一个拍脑袋,他的一个无所谓,最后让杨复光因此而支持王铎入朝廷而换得万余宣武军兵马的调度。
然后整个天下局势就因这样小小的变动而发生了政策的转变。
而以后,更多的类似的事情还会更多,随着赵怀安的位置越来越高,他的各种无意识的举动都会影响这个世界的历史走向。
不过换个方面来说,此刻的赵大从一个被时代裹挟的被动者,正逐渐成为一个推动历史的主动者。
正是靠着政治互换,杨复光从王铎那边要来了兵,从西门思恭那边要来了粮,最后汇合刚抵达到汴州的忠武军,就急匆匆地率领舟师来救赵怀安了。
此刻,杨复光见赵怀安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赵怀安不仅没事,还击退了草军,总之是一件功劳了,而忧的是,也不晓得赵大损失多重,会不会影响到后面的合作。
毕竟他们杨家现在真的很需要一个强力的地方实力派。
这些情绪杨复光都没有表现出来,甚至还在想着如何安慰赵大,然后他就见赵怀安下拜道:
“不辱使命,不负皇恩,我保义军连战三日,终于歼灭濮州残贼,而曹州贼寇也已撤往曹州。”
杨复光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
然后赵怀安一招手,就从后面赵六手上接过了一个函箱,随后恭敬地递给了杨复光:
“这是濮州贼帅曹师雄,请兄长过目。”
杨复光愣了一会,将函箱打开,只见里面是一个神色惊恐,面容雕枯的首级。
眨了眨眼睛,杨复光不敢置信,再问了遍:
“你是说你不仅击溃了草军,还阵斩了敌军的草帅?”
赵怀安点了点头,补了一句:
“不过曹州贼帅跑了,往曹州去了。”
此时杨复光哪还在意这个,一个劲拍着赵怀安的肩膀,大笑:
“好好好,赵大,你哪里是‘呼保义’啊,你分明是我的‘及时雨’!你是不晓得,你这份军功来得太及时了!哈哈!”
这下子,赵大自己愣住了。
什么?咱又成了及时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