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为寒门士子,带来科举的希望! (第2/3页)
程处默和马周三人斟满了茶水。
虞世南和盖文达在旁坐着,算是作陪。
其余夫子,都去忙了。
“奥?”
“弘文馆乃是大唐最有名的书院了,从规模上来讲,便是国子监都不能相提并论。”
“这里的读书氛围,也不好么?”
李君有些疑惑。
孔颖达微微颔首。
“哎,是啊。”
“现在弘文馆都这样,真不知其他书院该是如何。”
“主要是读书,对他们来说,不仅乏味无比,而且作用并不太大。”
“这些孩子家世显赫,读书,仅仅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可惜的是,本该雪中送炭的寒门士子,这炭却也送不来。”
孔颖达端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
“这炭是啥?”程处默挠挠头,他觉得自己有点听不懂。
孔颖达顿了下。
炭是什么?
说实话,他也不知道。
历朝历代,读书人就这么熬过来了。只是到了现在,似乎,读书人快要熬不动了。
其实在科举没有出现之前,读书,就像是你栽了一个果树。
不论你花多大力气,就是不结果。
读书,在之前就是达官贵人的玩意。
不是寒门士子的传承。
要不是前朝杨广推广了下科举,现在长安,不可能会有这么多寒门读书人。
虞世南和盖文达也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君抿了口茶。
他看了眼程处默,慢条斯理的说道:“这炭,就是科举!”
“读书人的最大出路,就在科举身上。”
“朝廷什么时候开始科举了,读书这件事,才能真正的得到推广和普及。”
“这把火,才算是能燃烧起来。”
李君说的很直接。
孔颖达他们听到这个答案,身子,骤然挺直,苍老的双眸中,散发着光。
一直没有说话的马周,也猛地抬起头望向了李君。
···········.
科举!
这些人,都完全没有想到李君竟然会这么说。
而且,还直接说出来了这么一个主意!
乖乖!
科举!
让寒门子弟参加科举!
这是真的敢想。
孔颖达呆呆的望着李君,说实话,这个雪中送炭的炭,他都不敢想象。
还记得,前朝曾经这么做过,然后·······结果呐?
结果就是,被世族搅的一点不剩。
现在,李君又这么说。
但是,仔细想想,似乎·······能够打开读书人局面的法子,真的只有这么一个。
呼吸!
急促!
沉重!
炸裂!
孔颖达他们望着李君,沉默。
程处默他们也都望着李君,沉默。
不得不说,这法子太过激进和冒险,他们完全都不敢想象。
但是现在李君说出来,他们却感觉·······这真的是唯一的一条路!
“科举······呼·······”
“李先生真的敢想啊,说实话,这样的主意,我都从来没有想过。”
“更没有朝这个方向深思过。”
“可是,科举虽好,但现在长安上下,世族横行,这······能行吗?”
孔颖达眼眸动了下,他都有些慌乱。
孔颖达也不得不考虑世族的反应。
当然,真说起来,孔家也是世族,还是这个时代传承最为古老,最为深远的世族。
但是孔家和世族又不一样。
孔家有孔家的职责,他们深感乃为圣人之后,只是醉心于教育,和五姓七望这些世族有着本质的差别。
“是啊,世族不会同意的,你没看前几天,陛下就因为斩了长安曲家,就被世族折磨了那么多天。”
“现在如果说要推行科举,那可就真的是·····捅了耗子窝了。”
虞世南和盖文达相识一眼,沉思说道。
程处默和马周没有开口。
现在两人很清楚,这里压根没有他们能说话的地方。
听着就行了。
李君笑了笑:“其实,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世族虽然恐怖,但是也不要把他们想的太过厉害。”
“这些年,其实世族也一直在消耗。”
“前朝覆灭了才多长时间?他们想要再让大唐换天,说实话,他们一定程度上也有些有心无力。”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做不到,而是,这一次若是能够达到目标,他们要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所以说,世族也要考量这个原因,他们不会把自己置于太危险的地步。”
“到时候,就算有阻力,但是这个阻力也不是那种无法解决的。”
“而且,到时候真的逼急了,世族,肯定会让步。”
“世族,可不是只有七家,下面那些世族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呐,别看现在对他们马首是瞻,但是这七家若是显露疲态,下面这些人,定会一扑而上,瓜分他们。”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这就是世族的妥协性,这也是他们最大的痛点,我们若是能抓着这一点,几乎······”
“呵呵呵·······”
“天下,终究是天下人的天下!”
李君眯了下眼睛,缓缓分析。
可以说是抽丝剥茧,把世族全身都给剥光了。
世族的妥协性!
嘶·······
孔颖达听着李君说的这些话,只觉得天灵感都凉飕飕的。
他在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言论。
咕咚······
孔颖达用力咽了口唾沫。
他沉思。
他思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