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57章 林思成说有,那就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57章 林思成说有,那就有 (第3/3页)

王教授,你先别冲动,等林老师回来,你们再商量商量?

    另外,我和蒋市长研究一下,不行这个共同研发小组就不设立了,等北涧疙瘩发掘后,将所有的卵白玉样本全部匀给分中心,你看这样行不行?”

    我他妈又不是要饭的?

    “谢谢郑局长,不用了。所谓破镜难圆,覆水难收,话说到这个份上,等于仅有的那点脸面全撕破了。如果还继续合作,以后还怎么相处?”

    “我现在就回去写报告,争取下午交上来。最迟明天,黄教授就能把实验室腾出来……”

    王齐志直接站了起来,“抱歉,先走一步!”

    说走就走,不带半点儿犹豫的。

    看着王齐志收拾资料,又离开座位,郑铭和蒋承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是真的要散伙?

    事情又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

    赖姚建新?

    但如果不是郑铭定好了调子,姚建新哪敢这么放肆?只是他心思敏捷一些,当即就领会到了那八个字的潜意:加强协作,共同研究。

    问题是,现在拦还是不拦,劝还是不劝?

    如果劝,你拿什么劝?

    是后续发掘研究的主导权,还是独立研究的自主权?

    说一千道一万,林思成的这个分中心的前缀是“西大”,而非山西……

    暗暗转念,一群人眼睁睁的看着王齐志离开了会议室。

    会议室里极是安静,安静到诡异的程度。

    沉寂了好一阵,郑铭叹了一口气:“孙处长,让你看笑话了!”

    孙嘉木一本正经:“干工作,怎么可能没有分歧?很正常!”

    就当你是这么理解的吧。

    郑铭点点头:“后续发掘指导,还要请孙处长帮忙!”

    孙嘉木眼底泛过一丝古怪:“职责所在!”

    “谢谢孙处长!”

    到这种程度,今天这会自然是开不下去了。又聊了两句,郑铭通知散会。

    孙嘉木先行起身,各部门负责人陆续出了会议室。依旧如开会前一样,郑铭、蒋承应、水即生留到了最后。

    让秘书重新换了茶,又关上了门,郑铭长长的一叹:“没想到王齐志这么刚?”

    蒋承应没说话,他甚至在想:换成林思成,会不会稍好一点?

    可能会好一点,但顶多不会闹这么僵,结果肯定是一样的:既然一致认定,复原卵白玉工艺的可能性等于零,那还有什么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项目一终止,也就等于和林思成的合作到此结束。

    接下来,如果是林思成个人加入,参与后续研究,不论是运城还是文物局,从上到下绝对全部举双手双脚欢迎。

    甚至直接让林思成总负责,继续任总指挥都没问题。

    如果依旧是整个团队参与,依旧以西大修复中心的名义,那只有一个结果:加强协作,共同研究。

    说直白点:要服从,要听指挥。

    但结果已经看到了:林思成没义务,也没时间给他们做贡献。

    所以,散伙只是必然。正如王齐志说的:迟散不如早散。

    唯有一点:没有料到姚建新这个变数,更没料到会把场面弄到这么难看?

    要说不尴尬,心里没点歉疚,那不可能。

    因为说一千道一万,谁都抹杀不了林思成的付出和功劳:五处窑址,五个山西首次发现。

    五个首次,就代表五个唯一,且如此集中:发现时间集中,遗址地域集中,这本身就打破了省内的历史。

    正如孙处长所说的,申请今年或明年的考古新发现,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所以,无论是意义,还是代表性,都无人可比。但最后,身为功臣的林思成,却落了个卸磨杀驴?

    但反而言之,屁股决定脑袋,站在郑铭和蒋承应的立场上,他们首先要为地方和集体负责。

    至于个人感情,那是什么东西?

    暗暗转念,蒋承应突发奇想:“协议一旦终止,等于林思成和他的这个中心再不受约束。会不会有这种可能:他突然就复原了卵白玉的烧造工艺?”

    “可能性不大!”

    郑铭断然摇头,“我请教过孙嘉木,他说不太可能。但我不太放心,所以又托人咨询,包括上海硅盐所(中科院陶瓷研究中心)、故宫古陶瓷研究中心,以及清华北大陶瓷重点实验室……

    这几家意见出奇的一致: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没有任何工艺与配方的史料留存,仅凭有限的遗址发掘和百多公斤的实验样本,复原已失传千年的瓷器烧造工艺,和手搓原子弹的难度没什么区别……”

    所以,郑局长你才有恃无恐,怎么劝都不听。然后,就闹成了这个样子?

    水即生暗暗叹了一口气。

    他也觉得不大可能,但总感觉不太对劲:没有找到北涧疙瘩之前,林思成肯定不知道下一个遗址有多大,更不知道能出土的文物有多少,其中有没有细白釉瓷,既便有,又有多少。

    那为什么他当时就敢把上下八亩遗址中,为数不多的那点细白瓷平均分配?

    凭林思成当时的威信,他即便全让黄智峰带走,也绝对没人敢说什么。

    所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个时候林思成已经断定,复原卵白玉工艺已不可能?

    既然没希望了,当然也就不在乎了。

    再结合今天的王齐志:颇有点儿为了给林思成减轻责任,故意闹了这么一场?

    领导你们看:不是林思成不研究,更不是他没能力,而是山西这边卸磨杀驴。就那么一点实验样本,竟然分成了六份,这还怎么复原工艺?

    水即生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也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还包括孙嘉木。

    但他刚一问,王齐志就冷笑了一声:推卸责任,委责于人,他王齐志丢不起这个人,林思成更丢不起这个人。

    真要有什么责任,他这个老师一个人就担了,哪能轮得到林思成?

    不过今天他确实是顺水推舟,因为林思成早料到,当地会来这么一出:明知道不可为,为什么还要钻牛角尖,白白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复原卵白玉工艺的项目,自然也就终止了。

    既然迟早要散伙,那还不如干脆点,切割的干净一点。也省得以后林思成研究出点眉目来,这些人又反悔,纠缠不休?

    像今天这样就刚刚好:上了会,表了态,形成了决议。明天再打一份申请,只要相关领导一签字,以后就是大道朝天,各走一边……

    孙嘉木想了想:好像挺有道理?

    但王齐志刚说的,万一林思成以后研究出点什么,孙嘉木表示很怀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林思成想研究,也得有东西可研究!”

    “对!”王齐志用力点头,“所以,林思成去找研究样本了。”

    孙嘉木愣了一下:“除了河津,哪里还有卵白玉?”

    王齐志摇头:“我不知道。”

    他确实不知道,但林思成说有,那就肯定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