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xvipxs.net
第255章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第1/3页)
“孙处长,老师没骗你,我确实凑巧看到过!”
林思成笑着解释,“去年秋天,老师带我到陕博学习唐代金银工艺。无意间看到馆藏的两件瓷枕。”
“一件是八十年代晋博捐赠的童子戏莲图瓷枕,出土于侯马(山西LF市代管县)牛村古城金代墓葬。另一件是榆林(陕西)北宋墓出土的黄河诗八角枕。
因为没标窑口,我当时还问过。馆员说,陕博只是初步推测,这两件应该出自北宋或金代时期的定、磁、巩三窑。但具体是哪一窑,一直没有定论。直到在永济时,我们收到几件瓷枕及残器……”
说着,林思成翻出了几张照片:“上面一张,是我们在永济征集到的文物,下面两张,就是陕博馆藏的瓷枕。
我当时觉得不大对,请黄教授做了化验分析,结果显示:四件瓷枕不但年代相近,釉料与瓷土成份没有任何区别……
之后赵师兄说,他在首博、河博也见到过类似的瓷枕,然后商量了一下,赵师兄就去了京城……”
还真是凭记性好?
孙嘉木看了看王齐志,王齐志的眼珠子却嘟碌碌的乱转。
没错,林思成确实是和他一块去的省博,但前后不过两三次,林思成什么时候去过陶瓷馆,见过什么瓷枕?
然而照片都拿了出来,肯定不会有假。但王齐志想破脑袋,也回忆不起来……
不知道他在搞什么怪,孙嘉木也没在意,盯着几张照片看了看:
“别说,我也有印象:首都博物馆、恭王府、明十三陵,好像都有类似的瓷枕珍藏……如果能证明出自河津,而非之前论断的定窑或磁州窑,意义不可谓不大……”
孙嘉木帮他数了一下:“再加上老窑头清窑、北午芹唐窑、古垛金窑、元窑,以及焦炭遗址,申报一下今年的考古新发现,想来没什么大问题……”
何止是没问题,应该说是绰绰有余。只不过孙嘉木身份不一样,没敢把话说太满。
林思成也明白孙处长的意思:万一最后没找到宋窑,也没必要灰心。就现有这些,已经足够让你名动考古界和文博界。
“谢谢孙处长!”林思成点点头,“宋窑应该能找到,无非就是大与小!”
“我知道!”孙嘉木笑了笑,“我的意思是,万一没找到卵白玉,也还有一座新石器时期遗址打底。所谓有始有终,你总不能扔下就走吧?再说了也耗不了多久,发掘加研究,至多两三个月搞定……”
王齐志愣了愣:就说这几天,孙处长怎么跟这么紧,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但说实话,王齐志觉得可能性不大。不是林思成愿不愿意去,而是孙嘉木所说的万一。
用林思成的话说:有唐窑,有金窑、元窑,乃至清窑,不可能到宋朝的时候,突然就不烧了?
既然有宋窑,那就肯定有卵白玉……
正转着念头,对讲机“兹兹”的一响,里面传来田杰的声音:“林老师,找到了……白瓷,好多白瓷……白釉瓷、刻花瓷、诗文枕、白玉碗……和咱们在永济征集到的一模一样……”
林思成徐徐的吐了一口气:“具体位置?”
“不远,就在北涧,你回过头就能看到!”
“好,辛苦田所,我们马上过去!”
林思成的语气很淡然,好像早就料到一样,但其它人精神一振:白玉碗,不就是卵白玉?
惊愕然,所有人回过头。
确实不远,可能三百米,也可能四百米。影影绰绰间,能看到穿着迷彩服的考古队员,立在台地边缘的机架,更能看到新竖起来的几杆红旗。
怔愣好久,一群专家回过头,看着引擎盖上的那几张图。最中间的那一张,偌大的“北涧”两个字,像是针一样的扎进了瞳孔里。
其它的窑址林思成是怎么找到的,他们只是听说。但后面几处,孙处长亲自跟着看过:
一处比一处准,一处比一处快。
一周之内,找到了四处窑址,平均两天不到就一处,比传言中的还要夸张。
包括林思成画的那张图,专家们昨天也见过。当时还私下讨论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xvi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