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9章 大明黑三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219章 大明黑三代 (第3/3页)

后天才二月二,今天还在准备,应该没什么逛头!”

    叶安宁死不松口:“都说了,是去古玩市场!”

    呵呵?

    叶助理,公司让你征集文物,你就准备在地摊上征集?

    那儿确实是晋南最大的文玩市场,但潘家园还是全国最大,你征集一个试试?

    假货淹不死你。

    叶安宁就是想去玩。

    “去!”林思成关了电视,“方师兄去不去?”

    “林老师,我不去了,我整理一下资料!”

    “好!”

    林思成点了一下头,拿起外套。

    不远,就隔着一道盐湖,出了酒店,就能看到关圣庙的北山门。

    前世,林思成受山西工业厅邀请来过一次。与几位专家一起组成顾问团,对山西三宝进行过技艺保护与品牌建设的指导。

    前后差不多待了半年,也是那时候,他对绛州澄泥砚,晋城珐华器、平遥推光漆器进行过细致的了解。

    这三项都是失传再复原技艺,推光漆器在2006年申遗成功,澄泥砚已通过三审,马上进入公示期。

    唯有珐华器,记得到明年才有人开始探索,历时八年,一直到2017年才复原成功。

    因为这东西很独特:底胎是陶胚,但又用的是瓷器的烧造工艺,釉料成份和结釉方法却又和琉璃相同。

    所以既可以说是陶,也是说是瓷,更可以说成琉璃器。

    工艺很特殊,也很复杂,所以极难复原。

    林思成准备找个契机,看能不能和地方工业部门合作一下。

    工艺他大致了解,难点在于核心数据。比如釉料配比,比如烧结温度,这两项都需要反复化验,反复试烧。

    只要样本够,长则半年,短则三两月,他就能复原出来。

    既便出于“提前九年复原成功”,提前发掘地方独有的传统工艺,以此增加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事情也应该干一干。

    地方部门肯定不会拒绝,只要这件事能谈成,剩下的澄泥砚、平定黑釉自然也水到渠成。

    但难的是,怎么找个契机?

    这可不是青花瓷,耀州窑,要文献有文献,有样本有样本。就《南窑笔记中》记有寥寥几句。

    就算说是从书上学的,是不是得指一下,是哪本书?

    暗暗转念,车开到了地头,林思成下了车,不由的眯了眯眼。

    果然,晋南最大的古玩城?

    从山门外就开始摆,偌大的过道摊挤着摊,店挨着店。过了牌坊一直往里,一直摆到了商业一条街,连饭馆门口都是古玩。

    东西形形色色,看的人眼花缭乱。

    边走边看,如走马观花,看到一个瓷器摊,林思成停了下来。

    一水的青花,有盘有盏,有瓶有罐,大半是成器,还有一些有缺口、冲线的残器。

    靠后的角落里,还有两箱瓷片。

    别说,这摊上真东西不少,虽然大都是晚清民国时的民窑。

    细一瞅,他又眯了眯眼:瓷片箱的顶上摆着一个座儿,不知是瓶还是罐的底座,只剩半边。

    上面残留着三个蓝色楷体字:天顺年……

    天顺年什么,大明天顺年制?

    稀奇了?

    这是大明黑三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