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想想都觉得震憾 (第3/3页)
面那两项,是直接可以建厂的。
既便抛开这一点,就只说修复:赵总的弟弟来了快半个月,眼睛都盼蓝了。但凡林思成点点头,他能从京城拉来数不清的残器,不是清花就是斗彩,再不就珐琅,粉彩,最差的都是祭釉瓷和五彩瓷。
以林思成的速度,一天少说也能补一件,一件收少点,五万,一个月是多少?
但不管是王齐志,林长青,还是林思成本人,都觉得还是不要过早的商业化的好,前期还是要以研发为重心。
即便中期要创收,也要以文博机构为目标群体。民间修复不是不能接,但要慎真。
原因很简单:就以现在文玩行当的环境,你是当残器补,但补完后人家卖的时候,却不当残器卖。
惹官司不至于,但太毁名声。
所以,要不断的考察,学习,要尽量健全和完善各名窑、各窑系的技术工艺。
远的不说,能把周边几省的主要窑口、名瓷研究透,只要能做到西北第一,光是各省博物馆的馆藏瓷器他都补不完。
包括现在,虽然还没创收,中心还在不断花钱,但员工待遇却不低,同岗位超过市平均线两成以上。包括接待、保洁、保安。
一点儿都不夸张:别说研究员,年前年后这一个月,光是来中心应聘实习生的,能从这儿排到校门口。
所以,压根不用林思成画大饼,中心从上到下,全都卯着一股劲。
知道的都知道,林思成也没多讲,只是大致提了提,然后又讲了讲近期的计划和工作安排。
就三点:继续考察学习,同步研发并培训,完善档案与申报资料,为市级申遗做准备。
林思成侃侃而谈,坐在下首的王齐志和林长青对视了一眼,倍感欣慰:
你没教,对吧?我也没教。
但计划也罢,安排也罢,就弄的挺好。
其他人更是感慨万千:如果比做公司,中心的资产早就过了千万。如果算估值,现在至少在三四千万左右。
说多了也腻味,但每一次想起来,再看看林思成那张好像还没怎么长开,稍显稚嫩的脸,商妍就止不住的想:
再需要多久,林思成能把中心的资产规模和估值扩大到亿以上?
半年,还是一年?
光是想想,都觉得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