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想想都觉得震憾 (第2/3页)
一下……你放心,我们旁听,不捣乱!”
林思成顿然明了。
上级监督单位要旁听会议,做为申请单位,院办、校办肯定要坐陪。学院瓷器研究组是指导单位,更是少不了。
自然而然,人就多了近一倍,变成了扩大会议。
坐下的空子里,他又扫了一圈:除过学校和上级单位,中心内部也就二十来号人。这还要加上三位指导顾问:爷爷、王教授,商教授。
之下大小五个部门。
研发部由林思成亲自负责,其下两个骨干研究员,都是通过校友会社招,一个博士,一个硕士。在大实验室工作多年,经验都很丰富。
如果林思成不在,就会由商妍代为照管一下。
培训和档案由商妍兼管,等李贞再成长一下,再逐步移交。
校办支援了一位副主任,负责人事与外联,并中心的日常运营,大致就是办公室那一块。
财务请的是专业公司,王齐志和老爷子商量了一下,又安排了一位信得过的出纳。
最后是商务部,这个没请人,直接由赵总负责,又给配了个专业的助理。
之下还技术员,资料员、档案员、学徒(赵大赵二),实习生,以及后勤人员。
人虽少,但实力却不弱。
先看规模:考古,文保两个学院,两座陶瓷实验中心的设备加起来也就千万出头。林思成这里花了足足六百多万,比学院的一半还多。
再看研发部的库房,就赵总拉来的那些实验样本,哪个不是名窑,不是名瓷?
比数量可能比不了,但论价值,比学院陶瓷组的样本储备质量高好几倍。
再看看展厅里的那些展品,虽然现在大部分都换成了仿品,但刚摆进的时候,件件都是真品,珍品。
遑论前两天林思成跟捡的一样,又弄来了好几件?
而这些都是其次,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还是林思成的研发能力:
从筹备之始到现在,满打满算半年,中心已列入注册计划的专利项目达六项:
古瓷器冲线无伤修复法、成瓷缺陷修复方法(缺失部位修补)、高岭土地质聚合物修复材料,修复陶瓷瓷胎的大漆材料,以及两项复原创新工艺:清代厂官釉(茶叶末)、耀州倒流壶。
要知道,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