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446 章 跟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 446 章 跟踪 (第2/3页)

地走在最后。

    在1945年独立宣言的复制品前,袁景灿停下了脚步;泛黄的宣纸上,印尼文和荷兰文并排书写着,旁边还摆放着当时华人代表使用过的钢笔。

    陈邦固见状,立刻走上前介绍道:“这是印尼脱离荷兰殖民统治时所发布的宣言。1945年8月,二战的硝烟刚刚散去,荷兰的殖民势力大不如前,印尼民众看准时机,轰轰烈烈地发起了独立运动,而这份宣言便在那时应运而生,它象征着印尼国家独立的起始,是印尼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说到这儿,陈邦固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听我爷爷讲,在印尼独立的过程中,咱们华人同胞可没少出力。”

    袁景灿不禁感慨道:“是啊,华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面对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始终都是推动正义的中流砥柱。”

    .....

    逛了一上午的景点,大家都有些疲了。

    于是在博物馆旁的殖民风格餐厅吃了顿‘巴东牛肉’。下午,陈邦固就领着众人来到了Semanggi广场(Plaza Semanggi)。

    刚走到商场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轻快的印尼流行乐,玻璃幕墙反射着午后的阳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

    陈邦固笑着对着众人介绍道:“这里可是我们雅加达年轻人最多的地方,周末总有人来逛店、看电影,顶楼的露天花园能俯瞰整个城市的全景,连远处的独立广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叶俊拉着吴诗瑶率先冲进透明观光电梯,电梯门合上时,还能看见他冲后面挥手。

    胡梦玲举着胶片机拍个不停,刚对着门口的喷泉拍了两张,又被橱窗里的民族风挂毯吸引,林柏川拎着她的包,亦步亦趋地跟着:“别急,上去再拍,顶楼的风景更好。”

    袁景灿和李曼不疾不徐,顺着扶梯一层一层慢慢往上走。

    李曼看着橱窗里的品牌logo,又瞥了眼旁边售卖本地手工艺品的摊位,忍不住感慨:“原以为这边商场会带着点‘土气’,没想到和临州的银泰没多大差别。”

    袁景灿笑了笑,指着走廊里席地而坐的小贩说道:“再穷的地方也有富人,再富的地方也有讨生活的人。”

    等到达顶楼的露天花园,胡梦玲已经在勒杜鹃花墙前摆开了姿势,林柏川蹲在地上给她找角度,嘴里还不住念叨着:“再往左边挪点,哎对,笑一个,别抿嘴。”

    袁景灿和李曼在观景台栏杆旁的咖啡桌坐下,点了两杯冰咖啡。

    两人都没说话,静静地看着车流像银色的河在楼群间流动,远处的民族纪念碑顶着金箔,在灰蒙蒙的天际线里格外显眼。

    “没想到这儿还藏着这么好的视野。”李曼啜了口咖啡,“老城区的红砖墙和Semanggi广场的现代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却又都透着股‘雅加达味儿’。”

    在离开广场前,众人又在广场的纪念品店转了转。胡梦玲精心挑选了两串贝壳风铃,兴奋地说:“挂在窗边,说不定能听见‘海风的声音’呢。”叶俊则给吴诗瑶买了一个木雕小象,小象的耳朵上还镶嵌着彩色玻璃,精致极了。

    袁景灿让店员包了两盒本地产的咖啡粉,转身递给李曼,说道:“爸你不是爱喝手冲咖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