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艰难困苦的阻击 (第2/3页)
军所辖第62师、第63师、第16师、第192师奉命开赴浙沪沿海前线布防。第62师驻守金山、平湖沿海各要点,第63师驻守海盐、海宁沿海各要点。11月初,张发奎接任第三战区右翼军总司令,在浦东南桥开设前进指挥所,因中央兵团撤往苏州河南岸,浦东兵力捉襟见肘,张急调第62师主力北移川沙、奉贤填充,第62师原防地则由第63师接防。11月4日晚,第62师主力已陆续调防川沙、奉贤,但奉命接防的第63师却未能按时抵达。此情况被日军探知,其登陆舰队迅速驶入杭州湾北侧,在金山卫、金丝娘桥和全公亭一线海岸4公里处下锚停泊,5日凌晨3时,打头阵的国崎支队换乘登陆小艇,趁着弥漫的晨雾,在金山卫城西开始登陆。当第63师赶到金丝娘桥时,日军已蜂拥上岸,两军发生激战,师长陈光中亲率第373团英勇阻敌,战到5日深夜,官兵伤亡过半。李伯蛟在战斗极度残酷、官兵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在最前线阵地督战指挥,鼓舞了抗日官兵的斗志。激战中,李伯蛟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0岁。
七七事变后,为适应战争需要,“闽浙赣皖边区绥靖公署”改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刘建绪任总司令,移驻杭州,所属部队陆续调到杭州、嘉兴地区待命。1937年7月下旬,第六十三师奉令由上饶等处迁向杭州集中。当时钱塘江大桥尚未建成,部队渡过钱塘江到达杭州市区,几天后移驻杭州东北之海宁地区待命。
8月中旬,第十集团总司令命令第六十三师受驻平湖县的第二十八军军长陶广指挥,担任杭州湾海防。李伯蛟第一八七旅守备乍浦、全公亭、金丝娘桥、金山卫之线。金山卫港湾水深40尺以上,有沙滩可作为登陆运动与滩头阵地,因此,第一八七旅的防守重点置于金山卫。李伯蛟率部日夜赶筑工事,由军团司令部配属一个卜福斯山炮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